[發明專利]水密通艙管件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11340.0 | 申請日: | 2022-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8835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1 |
| 發明(設計)人: | 楊濤;黃勇;楊達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六0五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F16L5/00 | 分類號: | F16L5/00;F16L53/70;B63B17/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 |
| 地址: | 510091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密 通艙管件 | ||
本發明涉及船用通艙件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水密通艙管件。該水密通艙管件,包括內管、外管和安裝法蘭。外管套設在所述內管的外部,且所述外管與所述內管之間限定出冷卻腔,所述冷卻腔設有冷卻介質進口和冷卻介質出口;安裝法蘭設于所述外管,所述法蘭用于與艙壁相連接。即是,該水密通艙管件通過冷卻腔的設計實現了降低高溫工況下艙壁溫度的技術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艙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水密通艙管件。
背景技術
為了保證船舶穩性,船舶規范及相關標準往往要求穿過水密艙壁或水密甲板的管路,均應設有水密通艙管件,以阻止破損艙內的水由管路通艙處進入相鄰水密艙,從而提高船舶破艙后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為此,船舶行業出臺了一些相關行業標準,如CB/T3480。
現有的標準通艙管件結構是介質輸送管路與水密艙壁或甲板間的金屬部件連接,如其應用于排煙等高溫系統,輸送介質的大量熱量快速地傳遞給水密艙壁或甲板,容易引起通艙壁高溫,造成油漆易脫落、鋼板變形等問題,其高溫還會擴散到走廊、住艙,甚至易燃、易爆區域,不僅影響乘員的舒適性,而且還造成了安全隱患。
針對現有標準通艙件的不足,需對標準通艙件進行改進,發明一種新型通艙管件,既能保證艙壁或甲板水密,又能防止艙壁高溫,以滿足實際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水密通艙管件,以降低高溫工況下艙壁的溫度。
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水密通艙管件,包括內管、外管和安裝法蘭。外管套設在所述內管的外部,且所述外管與所述內管之間限定出冷卻腔,所述冷卻腔設有冷卻介質進口和冷卻介質出口;安裝法蘭設于所述外管,所述安裝法蘭用于與艙壁相連接。
可選地,所述冷卻介質出口設于所述外管壁部的頂部。
可選地,所述冷卻介質進口設于所述外管壁部的底部。
可選地,所述外管在所述冷卻介質進口處連接有進口管,所述外管在所述冷卻介質出口處連接有出口管。
可選地,所述進口管的內徑和所述出口管的內徑相同。
可選地,所述外管的內徑為d1,所述內管的外徑是d2,所述進口管的內徑為d3,d1、d2、d3之間應滿足如下關系:d12-d22≥d32。
可選地,所述冷卻介質進口和冷卻介質出口分設于所述安裝法蘭的兩側。
可選地,所述外管與所述內管同軸設置。
可選地,所述艙壁開設有用于供所述水密通艙管件穿過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徑為D1,所述進口管和所述出口管的端面設有進出口法蘭,所述進出口法蘭的外徑為D2,所述進出口法蘭與所述外管的壁部最遠距離為L,D1、D2、L之間滿足如下關系:
可選地,所述外管在所述冷卻介質進口處連接有進口座板,所述外管在所述冷卻介質出口處連接有出口座板。
本發明實施例的水密通艙管件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該水密通艙管件包括內管、外管和安裝法蘭。其中,外管套設在內管的外部,且外管與內管之間限定出冷卻腔,冷卻腔設有冷卻介質進口和冷卻介質出口;安裝法蘭設于外管,安裝法蘭用于與艙壁相連接。
該水密通艙管件處于工作狀態時,冷卻介質從冷卻介質進口流入,從冷卻介質出口流出。在冷卻介質流動的過程中,操作人員可以調整冷卻介質的流速、流量,以匹配內管的溫度,使冷卻介質對內管起到充分冷卻的作用。即是,該水密通艙管件通過冷卻腔的設計實現了降低高溫工況下艙壁溫度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六0五研究院),未經廣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六0五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1134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