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模具與自動化設備智能銜接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295318.1 | 申請日: | 2022-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694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2 |
| 發明(設計)人: | 陳永旺 | 申請(專利權)人: | 勤欽精密工業(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45/06 | 分類號: | B21D45/06;B21D43/12;B21D43/14;B21D43/10;B21C51/00 |
| 代理公司: | 昆山中際國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311 | 代理人: | 尤天珍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具 自動化 設備 智能 銜接 機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模具與自動化設備智能銜接機構,包括成型模具和后續工站,所述成型模具一側設有出料口,還設有出料通道、輸送帶機構和自動化設備,出料通道一端與成型模具出料口正對連通,出料通道另一端與輸送帶機構的輸送帶起始端上側表面正對銜接,自動化設備能夠抓取輸送帶機構的輸送帶輸送末端表面的產品并送入后續工站進行后續處理,本發明實現了現有各種折彎方向的沖壓模具與自動化設備順利對接,實現了產品的自動搬運、檢測和包裝,無需人工進行搬運和反面,大大提高了產品后處理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更通過自動化設備對產品進行檢測,提高了檢測精度,避免了檢測誤差和人工搬運過程對產品的損傷,使得企業競爭力大幅提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一種產品成型模具周邊設備,特別是指一種模具與自動化設備智能銜接機構。
背景技術
屏蔽框罩產品通過沖壓模具成型后,需要對其折彎背面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進行包裝,目前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將產品從沖壓模具處搬運到檢測工作臺上進行人工檢測,檢測完成后再有工人將其搬運到包裝工作臺上進行包裝,屏蔽罩產品的沖壓模具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向下折彎,成型后產品折彎背面朝上,另一種則是向上折彎,折彎背面朝下,對于折彎背面朝上的產品,工人直接安裝出料方向對其進行直接搬運即可,對于背面朝下的產品,工人需要先將其人工翻面,然后再運到檢測工作臺上,這個過程中需要多個工人進行操作,耗費人工成本,且導致整個產品生產效率降低,容易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人工損傷產品,以及檢測誤判。
為提高生產效率,需要導入自動化設備實現產品的自動搬運與檢測,一般屏蔽框罩模具成型方向與出料方式在設計組立之前出料方式就確定下來,向上折彎或向下折彎模具設計完成后,改變出料方向成本較大,近幾年來,隨著SMT(表面組裝技術)技術的普及,后制程的工藝修改前期的模具自動化也急需修改,而模具改動成本較大人,工成本越來越高,而自動化導入需要產品成型和出料方向一致,這樣優化工藝比較困難,而導入自動化成本又比較高,這樣需要改變的模具無法導入自動化,只能人工完成,嚴重占用公司人力資源和降低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模具與自動化設備智能銜接機構,該模具與自動化設備智能銜接機構實現了現有模具與自動化設備完美銜接,無需修改模具即可完成,提高了產品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本發明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模具與自動化設備智能銜接機構,包括成型模具和后續工站,所述成型模具一側設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還設有出料通道、輸送帶機構和自動化設備,出料通道一端與成型模具出料口正對連通,出料通道另一端與輸送帶機構的輸送帶起始端上側表面正對銜接,自動化設備能夠抓取輸送帶機構的輸送帶輸送末端表面的產品并送入后續工站進行后續處理。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出料通道為一端高度高于另一端高度的U形滑道。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出料通道包括送料塊和翻轉塊,所述送料塊固定安裝于成型模具出料側,所述送料塊上形成有與成型模具出料口正對連通的U形滑槽,所述U形滑槽上設有能夠供產品掉落的鏤空部,所述鏤空部位于輸送帶機構的輸送帶起始端正上方設定高度處,翻轉塊固定安裝于送料塊的鏤空部內,翻轉塊上側表面不高于送料塊U形滑槽底面高度,翻轉塊下側表面到輸送帶上側表面高度小于產品沿輸送方向的長度,翻轉塊與鏤空部沿輸送方向后端的側壁之間存在供產品傾斜滑落的設定距離。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翻轉塊與輸送方向反向的一側壁為斜面或傾斜弧面,所述斜面和傾斜弧面沿輸送方向前方一端高度大于背向輸送方向一端高度。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翻轉塊上側表面為水平面,傾斜弧面上端佳與翻轉塊上側表面相切,翻轉塊背向輸送方向一端側壁與下側表面通過圓弧角銜接。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送料塊的U形槽鏤空部的寬度大于U形滑槽內側寬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勤欽精密工業(昆山)有限公司,未經勤欽精密工業(昆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9531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膜泡定型裝置
- 下一篇:一種并聯電池簇的自適應電流控制電路的控制與設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