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長效微生物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293416.1 | 申請日: | 2022-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908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鮮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綠農瑞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3/40 | 分類號: | C05G3/40;C05G5/10;C05G3/80;C05G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允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3 | 代理人: | 沈小青 |
| 地址: | 430043 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走馬***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長效 微生物 復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長效微生物復合肥,采用改性多孔聚合物吸附微生物,進行第一步緩釋處理,此外還在包埋液中添加了緩釋增強劑作為第二步緩釋處理,可以有效抑制改性多孔聚合物的團聚現象,還為緩釋菌液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促進微生物菌的繁殖,確保作物整個生長周期充足的養分供給,提高肥料利用率。本發明提供的長效微生物復合肥,制備簡單、使用方便,使用后可以明顯改良土壤微環境,不會對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肥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長效微生物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農業發展大國,年化肥施用量占世界總量的35%,但化肥的利用率遠低于發達國家,其中氮肥利用率30%~50%、磷肥利用率8%~20%、鉀肥利用率約50%。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不僅能夠降低農業種植的經濟壓力,還可以減輕其對環境的污染。研制控釋肥料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
微生物肥料主要是依靠其含有的大量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來完成。目前,我國微生物肥料發展很快,品種不斷增加,但是存在肥效不穩定,易受環境因素影響等缺點。微生物的添加大多停留在直接加入微生物菌粉,在生產及使用過程中,微生物菌種裸露在外界環境中,易受溫度、pH、鹽的影響而失活,此外粉劑與顆粒化肥一同施用時容易流失,不能與土壤有效結合,導致實際進入土壤中的生物菌劑活菌數量較少或者活性過低,無法發揮其應有功效。
中國專利CN 113354470 A公開了一種復合微生物緩釋菌肥及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一、制備米曲霉菌的菌懸液和膠凍樣芽孢桿菌的菌懸液;步驟二、向第一混合膠體中加入米曲霉菌的菌懸液和化學肥料,混合均勻,得到第二混合膠體;以及向第一混合膠體中加入膠凍樣芽孢桿菌的菌懸液和化學肥料,混合均勻,得到第三混合膠體;其中,第一混合膠體由含有吸附劑、營養物質和包埋劑的溶液經高壓滅菌后,冷卻至室溫得到;步驟三、將第二混合膠體加入交聯劑中進行交聯固定,干燥后得第一復合肥顆粒;以及將第三混合膠體加入交聯劑中進行交聯固定,干燥后得第二復合肥顆粒;步驟四、將第一復合肥顆粒和第二復合肥顆?;旌希玫剿龅膹秃衔⑸锞忈尵?。該發明實現了較好的持續緩釋效果,然而植物生長過程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往往呈現“S”曲線,在緩釋期間可能會出現營養供給不足或過剩的情況,不利于作物生長,也不利于肥效的充分利用。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微生物肥料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長效微生物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該微生物復合肥具有微生物菌種活性高、肥效持續久,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等優點。
一種長效微生物復合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按照質量份計,用口徑為1~2mm的注射器取40~50份包埋液,按照3~5mL/min的滴加速度滴加到100~120份固定液中,在60~80rpm的轉速下固化1~3h后過濾得到固化物,將所得固化物用水沖洗后,在25~35℃自然晾干,得到長效微生物復合肥。
所述包埋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按照質量份計,將8~10份改性多孔聚合物、10~15份海藻酸鈉和12~14份緩釋增強劑加入100~120份水中,45~55℃、100~200rpm轉速下攪拌10~15min后,在100~110℃下滅菌20~30min,冷卻至室溫,加入10~15份微生物菌液和30~40份磷酸二氫鉀,在100~200rpm轉速下攪拌15~25min,得到包埋液。
所述改性多孔聚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T1:按照質量份計,將1~2份三聚氰胺和4~6份對醛基苯甲酸加入到50~60份鄰二甲苯中,155~165℃冷凝回流8~10h,冷卻到室溫后,抽濾,得到濾餅A,將濾餅A在70~80℃下真空干燥8~10h,得到配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綠農瑞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武漢綠農瑞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9341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