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熱舒適度預測方法、系統及空調調節方法、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291027.5 | 申請日: | 2022-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2753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4 |
| 發明(設計)人: | 繆志鴻;周學進;涂然;肖婭莉;曾德銓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僑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V40/16 | 分類號: | G06V40/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愛濤 |
| 地址: | 362021 ***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舒適 預測 方法 系統 空調 調節 裝置 | ||
1.一種熱舒適度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獲取紅外熱成像圖像;
以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作為輸入,利用人臉識別模型判斷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中是否存在人臉;
若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中存在人臉,則以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作為輸入,利用熱舒適度預測模型預測得到熱舒適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作為輸入,利用人臉識別模型判斷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中是否存在人臉之前,所述預測方法還包括訓練得到人臉識別模型,具體包括:
獲取第一訓練數據集;所述第一訓練數據集包括多張訓練用第一紅外熱成像圖像以及每一所述訓練用第一紅外熱成像圖像對應的第一標簽;所述第一標簽用于指示所述訓練用第一紅外熱成像圖像中是否存在人臉;
構建基于深度殘差網絡的初始人臉識別模型;
以所述第一訓練數據集作為輸入,對所述初始人臉識別模型進行訓練,得到人臉識別模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作為輸入,利用熱舒適度預測模型預測得到熱舒適度之前,所述預測方法還包括訓練得到熱舒適度預測模型,具體包括:
獲取第二訓練數據集;所述第二訓練數據集包括多張包含人臉的訓練用第二紅外熱成像圖像以及每一所述訓練用第二紅外熱成像圖像對應的第二標簽;所述第二標簽為所述訓練用第二紅外熱成像圖像對應的熱舒適度;
構建基于深度殘差網絡的初始熱舒適度預測模型;
以所述第二訓練數據集作為輸入,對所述初始熱舒適度預測模型進行訓練,得到熱舒適度預測模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作為輸入,利用人臉識別模型判斷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中是否存在人臉之前,所述預測方法還包括:將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轉換為三通道灰度圖像,并以所述三通道灰度圖像作為新的紅外熱成像圖像。
5.一種熱舒適度預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預測系統包括:
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紅外熱成像圖像;
人臉識別模塊,用于以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作為輸入,利用人臉識別模型判斷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中是否存在人臉;
熱舒適度預測模塊,用于若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中存在人臉,則以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作為輸入,利用熱舒適度預測模型預測得到熱舒適度。
6.一種空調調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獲取紅外熱成像圖像;
以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作為輸入,利用人臉識別模型判斷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中是否存在人臉;
若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中存在人臉,則以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作為輸入,利用熱舒適度預測模型預測得到熱舒適度;
根據所述熱舒適度調節空調溫度。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調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舒適度包括冷、熱以及舒適;所述根據所述熱舒適度調節空調溫度具體包括:
判斷所述熱舒適度是否為冷,得到第一判斷結果;
若所述第一判斷結果為是,則將空調溫度自動調高預設溫度;
若所述第一判斷結果為否,則判斷所述熱舒適度是否為熱;
若是,則將所述空調溫度自動調低預設溫度;
若否,則令所述空調溫度保持不變。
8.一種空調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裝置包括多個調節部件;所述調節部件分別安裝在汽車內不同座位所對應區域內,所述調節部件與所述區域一一對應;每一所述調節部件均包括紅外熱成像模組以及處理單元;所述處理單元分別與所述紅外熱成像模組和所述調節部件所對應區域內的空調通信連接;
所述紅外熱成像模組用于采集紅外熱成像圖像,并將所述紅外熱成像圖像傳輸至所述處理單元;
所述處理單元用于執行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調節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僑大學,未經華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9102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