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蠟劑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287679.1 | 申請日: | 2022-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791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謝萍毅;蔡瀟瀟;左琦;李春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澳凱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83/00 | 分類號: | C08G83/00;C09K8/5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唐亭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蠟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蠟劑及其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將甲醇和三聚氰胺依次加到反應釜中;其次,向所述反應釜中加入丙烯酸甲酯,在0.3MPa、25℃條件下攪拌24h;再次,向所述反應釜中加入二元胺和丙烯酸甲酯,在0.3MPa、25℃條件下攪拌24h;然后,在25℃的真空條件下去除反應釜中殘留的甲醇;隨后,在真空條件下升溫進行反應,分別在60℃條件下反應1h,80℃反應1h,100℃反應2h,120℃反應2h,140℃反應2h;最后,將反應釜降至常溫常壓,洗滌、萃取并去除溶劑后即可獲得所述防蠟劑。本發明具有優異的表活特性,防蠟效果優異,能為油氣開采提供技術支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鉆井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蠟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在石油開采領域,石蠟是原油中碳原子數在16~64之間的烷烴,在地層中的蠟通常以溶解狀態存在。在原油開采過程中,當油層流入井底,再從井底沿井筒舉升到井口時,隨著溫度和壓力的降低、溶解氣的逸出,蠟便以晶體形式析出、長大、聚集并沉積在油管壁和抽油桿上,降低油井產量,同時造成抽油桿過載、油管堵塞、增大油井負荷等問題。我國大部分原油屬于高含蠟原油,蠟的質量分數超過10%的原油幾乎占整個產出原油的90%,有的甚至高達40%~50%,采取各種措施清除沉積石蠟以及防止石蠟的沉積,是保證油田高產、穩產和提高采收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目前,油田常用的清防蠟技術主要有機械清蠟技術、熱力清蠟技術、表面能防蠟技術、磁防蠟技術、微生物清防蠟技術、化學清防蠟技術等,其中化學清防蠟技術的應用最為廣泛,現有防蠟劑有的防蠟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亟需一種防蠟效果好的防蠟劑。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防蠟劑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種防蠟劑,所述防蠟劑的結構如下式所示:
式(I)。
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所述防蠟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將甲醇和三聚氰胺依次加到反應釜中;
其次,向所述反應釜中加入丙烯酸甲酯,在0.3MPa、25℃條件下攪拌24h;
再次,向所述反應釜中加入二元胺和丙烯酸甲酯,在0.3MPa、25℃條件下攪拌24h;
然后,在25℃的真空條件下去除反應釜中殘留的甲醇;
隨后,在真空條件下升溫進行反應,分別在60℃條件下反應1h,80℃反應1h,100℃反應2h,120℃反應2h,140℃反應2h;
最后,將反應釜降至常溫常壓,洗滌、萃取并去除溶劑后即可獲得所述防蠟劑。
作為優選,所述二元胺為乙二胺或1,3-丙二胺。
作為優選,所述三聚氰胺、丙烯酸甲酯、二元胺的摩爾比為1:42:42。
作為優選,所述丙烯酸甲酯在兩個步驟中先后加入的摩爾比為1:6。
作為優選,萃取時采用的萃取劑為丙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所述防蠟劑的分子結構為超支化大分子聚合物,其具有優異的表活特性,有利于其發揮防蠟效能,提高防蠟效果,為油氣開采提供技術支持。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澳凱化工有限公司,未經四川澳凱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8767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