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醫用磁熱貼隔熱透氣膠黏劑的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283522.1 | 申請日: | 2022-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9170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10 |
| 發明(設計)人: | 黃濤;何執中;黃振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徽科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J123/20 | 分類號: | C09J123/20;C09J123/08;C09J11/04;C09J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張美月 |
| 地址: | 2366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醫用 磁熱貼 隔熱 透氣 膠黏劑 生產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膠黏劑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醫用磁熱貼隔熱透氣膠黏劑的生產方法,本發明公開的制備方法制備的膠黏劑具有低過敏性,不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如發紅、發癢、出現小丘疹等過敏反應,有良好隔熱透氣的性能,就更極大的降低皮膚的過敏性,并使皮膚被膠粘制品覆蓋后照常透氣呼吸,對于發熱貼使用時皮膚排汗有積極的作用,能夠在潮濕或悶熱的環境下,皮膚排汗、體液分泌狀況下,仍保持一定的粘合力,不產生翹起而很快脫落的現象,初粘性要好,瞬間能粘貼住皮膚,從皮膚上撕開后沒有殘膠遺留,尤其在膠粘材料的四周邊緣處,導熱膠與皮膚接觸無過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膠黏劑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醫用磁熱貼隔熱透氣膠黏劑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熱敷貼是從暖貼使用升級來的,但使用要求遠高于暖貼,屬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規定的Ⅱ類:物理治療及康復設備醫療器械產品,產品實行注冊審批制度,豁免于臨床試驗的產品。目前我國市場上常用醫用熱敷貼由無紡布層、自主發熱體(以還原鐵粉、活性炭、蛭石粉、鹽、水等為原料)、緩釋熱墊(部分產品)、粘貼層、防粘離型紙及包裝外袋組成,而市場上的隔物灸貼、暖宮貼、灸療貼、熱療隔鹽灸貼與熱敷貼組成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熱敷貼為局部使用產品,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放熱反應的簡易型一次性使用的發熱器具,并可直接貼敷在皮膚表面。具有發熱效果,可改善血液循環,消除肌肉疲勞,舒緩肌肉僵硬,緩解神經痛和肌肉疼痛,促進胃腸道的蠕動,緩解疲勞。
目前企業注冊的熱敷貼標準是參照國家1991年發布的醫藥行業標準YY0060-1991熱敷靈進行制定,并增加生物性能試驗方面的要求。以往人們只關注從熱敷貼溫度特性和外包裝袋的氣密性兩方面探討熱敷貼產品設計,而熱敷貼放熱過程中控制放熱的時間和溫度是通過一側有透氣孔的透氣膜的透氧速率進行控制的。如果透氧速率太快,發熱袋釋放的熱量比較集中,持續放熱時間短,而且還會燙傷皮膚。如果透氧速率太慢,溫度保證時間無法滿足。當無紡布透氣膜的密度較小、疏松度較大時,熱敷貼產品內部鐵粉產生的熱量較快地傳遞到外層,導致產品溫度較高。目前標準中沒有對這層無紡布透氣膜的透氧速率進行規定,只是對發熱袋的強度做出了規定。熱敷貼產品的熱量完全靠鐵粉的氧化所提供,鐵粉含量越高,其與氧氣接觸放出的熱量就越多。鐵粉含量在20%-40%范圍內風險較小,根據人體對熱、溫度的耐受度,合理的填充鐵粉,使其總的放熱量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是目前熱敷貼企業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熱敷貼由于其發熱原理,在貯存時是一定要隔絕氧氣的,因此,需要外包裝袋或者是外包裝真空袋來保證產品的氣密性,即阻隔空氣中的水蒸氣及氧氣進入到熱敷貼發熱袋中。以往人們只關注于如何產熱,至于說如何均勻保溫散熱并未受到人們的重視。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開發出一種醫用磁熱貼隔熱透氣膠黏劑的生產方法。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醫用磁熱貼隔熱透氣膠黏劑的生產方法。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醫用磁熱貼隔熱透氣膠黏劑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納米氧化鋅與納米氧化鎂充分干燥后,加入丁香油中配制成研磨料,研磨料在球磨機中進一步研細、混合均勻后出料,后轉移至密煉機,將聚異丁烯在密煉機中密煉8~10min,加入硬脂酸鋅混煉1~2h,得隔熱填充聚異丁烯;
其中丁香油內含有丁香酚,含有正甲氧基團與氧化鋅發生絡合反應,固化變硬,經研磨后作為聚異丁烯的填充填料,氧化鎂、氧化鋅為填料,有清毒和收皺作用,同時由于氧化鋅表面發生絡合反應,其導熱系數得到降低,且因為丁香油的引入,相當于氧化鋅進行表面改性處理,與聚異丁烯、聚乙烯乙炔膠黏劑基體具有良好的相容混合性。
(2)高速混合機放入隔熱填充聚異丁烯,緩慢提高溫度至50~55℃,保溫狀態下加入聚乙烯乙炔溶液進行機械攪拌,混合均勻后出料,即制得用磁熱貼導熱透氣膠黏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徽科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徽科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8352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