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系泊浮筒的連接解脫裝置及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277561.0 | 申請日: | 2022-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3758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03 |
| 發明(設計)人: | 黃勇;王領;黃天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六0五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63B21/50 | 分類號: | B63B21/50;B63B35/4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黃詩彬 |
| 地址: | 510091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系泊 浮筒 連接 解脫 裝置 海上 生產 儲油 | ||
本發明涉及海洋工程技術領域,公開了用于系泊浮筒的連接解脫裝置,包括固定座、鎖緊機構和定位機構,固定座上設有浮筒固定腔,鎖緊機構用于卡緊系泊浮筒的卡槽;定位機構包括定位板、第一調位桿、第一調位器、第二調位桿和第二調位器,第一調位器與浮筒固定腔連接,第一調位器能驅動第一調位桿水平移動,第一調位桿與定位板的上端轉動連接,第二調位器與浮筒固定腔連接,第二調位器能驅動第二調位桿水平移動,第二調位桿與定位板的下端活動連接;還公開了應用用于系泊浮筒的連接解脫裝置的上浮式生產儲油船。本發明能夠調整定位板實現匹配不同錐度與型號規格的系泊浮筒,適應性廣,并節約大量時間和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洋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用于系泊浮筒的連接解脫裝置及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
背景技術
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下稱FPSO)主要是用于海上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開采、加工、儲存、外運,其通過內轉塔式單點系泊裝置固定。而連接解脫裝置是可解脫內轉塔與FPSO的關鍵裝置,其主要用于浮筒與FPSO船體之間的解脫,連接解脫裝置連接時將在復雜海洋環境中承載和傳遞巨大的系泊力。
不同單點系泊公司提供的單點系泊裝置(系泊浮筒)存在較大差異,此外,由于FPSO特殊的海域適應性,單點系泊系統(系泊浮筒)一般還需要針對特定的海洋環境進行特殊設計。因此,FPSO及其單點系泊浮筒連接解脫裝置常根據確定的系泊浮筒進行定制化設計建造。現有單點系泊浮筒的連接解脫裝置一般包括簡易用于固定系泊浮筒的固定式錐體和鎖緊裝置組成。當FPSO更換作業環境和作業模式時,需要根據單點系泊系統的系泊浮筒,需要重新設計連接解脫裝置,并將FPSO拉入船廠進行改造,周期長,成本高,連接解脫裝置通用性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系泊浮筒的連接解脫裝置及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能夠調整定位板實現匹配不同錐度與型號規格的系泊浮筒,適應性廣,并節約大量時間和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系泊浮筒的連接解脫裝置,包括固定座、鎖緊機構和定位機構,所述固定座上設有浮筒固定腔,所述鎖緊機構設有多個且設置在所述浮筒固定腔的頂部,所述鎖緊機構用于卡緊系泊浮筒的卡槽;
所述定位機構設有多個且環設在所述浮筒固定腔的側壁上,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定位板、第一調位桿、第一調位器、第二調位桿和第二調位器,所述第一調位器的第一端與所述浮筒固定腔的側壁連接,所述第一調位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調位桿的第一端連接并能驅動所述第一調位桿水平移動,所述第一調位桿的第二端與所述定位板的上端轉動連接,所述第二調位器的第二端與所述浮筒固定腔的側壁連接,所述第二調位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調位桿的第二端連接并能驅動所述第二調位桿水平移動,所述第二調位桿的第二端與所述定位板的下端活動連接。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方案,所述定位板上可拆卸設有墊板,所述墊板設有與系泊浮筒外壁弧度匹配的弧形面。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方案,所述定位板的下端設有沿其長度方向設置的導向滑槽,所述第二調位桿的第二端連接有與所述導向滑槽滑動配合的滑塊,所述滑塊與所述第二調位桿的第二端轉動連接。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方案,所述導向滑槽的上下兩端均設有限位擋板。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方案,所述浮筒固定腔上設有可供所述第一調位桿水平直線滑動配合的第一限位通孔和可供所述第二調位桿水平直線滑動配合的第二限位通孔。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一調位器為第一液壓缸,所述第二調位器為第二液壓缸。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方案,所述第一液壓缸的缸體與所述浮筒固定腔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液壓缸的推桿與所述第一調位桿轉動連接;所述第二液壓缸的缸體與所述浮筒固定腔轉動連接,所述第二液壓缸的推桿與所述第二調位桿轉動連接。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方案,所述鎖緊機構包括卡爪和用于驅動所述卡爪轉動的旋轉驅動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六0五研究院),未經廣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六0五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775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