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不等壁厚管材板鍛造成形方法及模具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270058.2 | 申請日: | 2022-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93218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23 |
| 發明(設計)人: | 董文正;王丹;趙傲宇;林啟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湘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1J13/02 | 分類號: | B21J13/02;B21J13/14;B21J5/06;B21K1/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110***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不等 管材 鍛造 成形 方法 模具 | ||
1.一種不等壁厚管材板鍛造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等壁厚的原始管坯的一端放置在模具下模即凹模上,成形凸模緩慢下行,迫使金屬材料向兩邊擴孔,凸模運動至下限位后以恒定的載荷保持靜止,擴孔完成后進行頂件脫模得到擴孔完的零件。
步驟二:將步驟一擴孔完的零件放置于凹模墊板上,凸模緩慢下行,迫使金屬材料緩慢填充至凹模和芯軸所形成的開放型腔中,零件上端金屬材料同時向內、外流動進行增厚,隨后零件由壓力機下方頂件裝置頂出,得到完成第一次增厚的零件。
步驟三:將步驟二完成第一次增厚的零件繼續放置于凹模墊板上,凸模緩慢下行,與凹模相配合,使零件上端金屬材料向內流動進行二次增厚,隨后零件由壓力機下方頂件裝置頂出,得到完成第二次增厚的零件。
步驟四:將完成二次增厚的零件放置在凹模型腔內,凸模緩慢下行,一次減薄成內徑相同外徑不同的不等壁厚管材,隨后零件由壓力機下方頂件裝置頂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等壁厚管材板鍛造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擴孔時擴孔系數應保證K≤1.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不等壁厚管材板鍛造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增厚時增厚后的厚度t與增厚前的厚度t0之間的關系應滿足t/t0≤1.45。
4.一種不等壁厚管材板鍛造成形方法及模具,其特征是:包含成形凸模、外側凹模,內側凹模、凹模墊板和芯軸。所述第一步成形凸模和外側凹模同軸放置,所述第二步成形凸模、外側凹模和凹模墊板同軸放置,所述第三步成形凸模、外側凹模和凹模墊板同軸放置,所述第四步成形凸模和外側凹模同軸放置。其中,所述第一步凸模與凹模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第二步芯軸與凹模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第三步芯軸與凹模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第四步凸模與凹模之間具有間隙。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不等壁厚管材板鍛造成形模具,其特征是,所屬的定位裝置為限位塊。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不等壁厚管材板鍛造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成形凸模錐形角應保證α=72°,凸凹模圓弧半徑R=77°,所述所述凸模和凹模上端間隙應保持在1.1T至1.5T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不等壁厚管材板鍛造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芯軸錐形角應保證β=80°,上圓角處R1=20。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不等壁厚管材板鍛造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芯軸錐形角應保證γ=86°,上圓角處R2=30。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不等壁厚管材板鍛造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成形凸模錐形角應保證δ=78°。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不等壁厚管材板鍛造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四步中的其余圓角都為R0=10。
11.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不等壁厚管材板鍛造成形方法及模具,其特征在于:模具水平分模,主缸壓力大,合模更緊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湘潭大學,未經湘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70058.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