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造墩機及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264553.2 | 申請日: | 2022-03-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1795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8 |
| 發明(設計)人: | 田唯;張超;薛志武;李拔周;李陽;田濤;余漢錦;林治民;吳柯;汪華文;狄飛超;王磊;羅平;王煒;王臻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武漢港灣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E01D19/02;E01D19/10;E01D101/26 |
| 代理公司: | 武漢維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彭永念 |
| 地址: | 430048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造墩機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造墩機及施工方法,涉及橋梁施工裝備及方法領域,包括爬架系統和模板支架系統,模板支架系統位于爬架系統上方;爬架系統內側設有爬升導軌,還設有固設在墩體上的錨座,錨座與爬升導軌之間設有爬升裝置;爬架系統的頂部設有水平布置的滑動平臺,模板支架系統的底部通過退模平臺與滑動平臺連接,模板支架系統的內壁設有外模板;還設有內模板支架,內模板設置在內模板支架的外壁。通過采用標準化的桁架框架和桿件的組合結構,能夠大幅降低造墩機的成本。設置的圖像采集裝置,能夠實施檢測墩體表面的澆筑缺陷。設置的控制系統能夠確保爬模在提升過程中的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橋梁施工裝備及方法領域,尤其是一種智能造墩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針對低墩施工,主要有裝配式腳手架、翻模等施工方法;針對中高墩施工,主要有掛架、液壓爬模等施工方法。其中裝配式腳手架,結構簡單,模塊化設計,成本低,但是功能單一,僅做圍護使用,一般用于單節段墩柱,裝配式腳手架需定制,標準化程度不足。而翻模結構,模板反復周轉,成本低,易發生錯臺,架體抗風能力差;不易搭設操作平臺,安全風險大;吊裝作業次數多。而采用掛架結構,材料投入少,工藝簡單;架體反復周轉,成本低;后移平臺輔助脫模,脫模風險小;架體高空安拆難度大,吊裝次數多,安全風險高;占用吊裝設備時間長。而采用液壓爬模結構,集平臺、支架、模板、爬升設備于一體,簡化工序,施工效率高,但是,設備造價高,維護成本大。CN 112160247 A記載了一種有限空間橋墩群空心高墩異步液壓爬模施工方法,能夠用于雙肢薄壁空心墩的施工。該結構即存在設備造價高的問題。而且采用爬模施工時,由于每個節段的高度較高,在澆筑過程中存在振搗不充分的問題,容易在局部出現蜂窩、麻面、爛根和孔洞等澆筑缺陷。而且爬模在爬升過程中,若爬升裝置在爬升過程中出現受力不均的情形,容易發生安全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智能造墩機及施工方法,能夠簡化結構,降低成本,優選的方案中,能夠實時監控墩體表面的施工缺陷,用于指導振搗施工。能夠通過智能化控制避免在爬升過程中出現安全風險。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造墩機,包括爬架系統和模板支架系統,模板支架系統位于爬架系統上方;
爬架系統內側設有爬升導軌,還設有固設在墩體上的錨座,錨座與爬升導軌之間設有爬升裝置;
爬架系統的頂部設有水平布置的滑動平臺,模板支架系統的底部通過退模平臺與滑動平臺連接,模板支架系統的內壁設有外模板;
還設有內模板支架,內模板設置在內模板支架的外壁。
優選的方案中,爬升裝置的結構為:在爬架系統內側設有提升錨架,提升錨架與錨座之間設有電動葫蘆;
在電動葫蘆上設有重力傳感器,用于檢測電動葫蘆的受力;
重力傳感器與PLC電連接,PLC與電動葫蘆電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爬升裝置的結構為:頂升油缸的一端與錨座連接,頂升油缸的另一端與防墜機構連接,防墜機構與爬升導軌連接;
在防墜機構上設有滾輪,滾輪卡在爬升導軌的軌道槽內,防墜機構內還設有可轉動的棘板,在爬升導軌上設有多個沿爬升導軌均布的頂升銷,棘板與頂升銷連接;
當防墜機構下行時,棘板可轉動避讓頂升銷,當防墜機構上行時,棘板被限位不能轉動,以頂升爬升導軌;
在防墜機構上設有重力傳感器,用于檢測棘板的受力,重力傳感器與PLC電連接,PLC與電動葫蘆電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在內模板支架的頂部設有振搗系統,振搗系統上設有可定點投放的內置振搗器。
優選的方案中,在退模平臺的底部設有多個滑動輪組,在滑動平臺的頂部設有滑軌,滑動輪組的輪座設有輥輪,輥輪壓在滑軌的表面,在輪座兩側的內側還設有懸臂限位輪,懸臂限位輪倒勾在滑軌的兩側翼緣內側,在退模平臺與滑動平臺之間設有退立模驅動機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武漢港灣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交武漢港灣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6455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