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環境水中的紫外吸收劑的萃取方法及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248524.7 | 申請日: | 2022-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243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13 |
| 發明(設計)人: | 周佩佩;陳懷宇;梅鶴;王學東;周文愷;廖忠鷺;周露欣;張國苗;俞佳女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醫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G01N30/06;G01N30/14;B01D11/04 |
| 代理公司: | 溫州名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朱海曉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環境 水中 紫外 吸收劑 萃取 方法 檢測 | ||
本發明屬于檢測分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環境水中的紫外吸收劑的萃取方法及檢測方法。該方法使用簡易針筒裝置,通過將輕型離子液體作為萃取劑,借助泡騰反應進行預濃縮和萃取分析物,提供一種有益于環境的,簡便,快速且高回收率的方法。該方法避免分散和分離過程所需的額外物理功率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紫外吸收劑的萃取效率,從而產生了一種對環境更有益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檢測分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環境水中的紫外吸收劑的萃 取方法及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在儀器分析之前,通常需要進行紫外吸收劑的樣品制備,以獲得準確、靈 敏的結果。迄今為止,各種預處理技術已獲得成功用于提取水相樣品中的紫外 吸收劑,如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加壓液相萃取、濁點萃取、攪拌棒吸附萃 取、膜輔助液-液萃取、加壓膜輔助液萃取、單滴微萃取和中空纖維液相微萃取 等。近年來,開發了幾種更綠色的LLE替代方法,基于離子液體的分散液-液微 萃取(IL-DLLME)就是其中之一。離子液體(ILs)是一種綠色萃取劑,由有 機陽離子和無機或有機陰離子組成。離子液體在室溫條件下幾乎不揮發,不易 水解,性質穩定且能與水或有機溶劑混溶,正是因為這些特性,離子液體被認 為是最優前景的萃取劑,分散液-液微萃取方法也被廣泛用于分析應用中。
紫外吸收劑是由單或多個芳香結構共軛碳-碳雙鍵和/或羰基組成的合成化 合物。目前,它們被廣泛應用于染料、藥物、塑料、涂料、化妝品配方等方面 中,通過吸收紫外線輻射來保護人體皮膚免受陽光直射。初步研究表明,一些 紫外吸收劑在體外和體內具有雌激素、抗雌激素和協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 通過生活污水直接釋放的防曬霜會導致紫外吸收劑在水環境中擴散排放。由于 其潛在的健康和環境風險,紫外吸收劑受到世界各地的廣泛關注,因此開發簡 單,方便,快速的方法對環境水中痕量紫外吸收劑進行靈敏檢測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和不足,而提供一種環境水 中的紫外吸收劑的萃取方法及檢測方法。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紫外吸收劑的萃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酸源、堿源和PILs均勻混合,壓制得泡騰片劑;
(2)向待測液中加入步驟(1)所得泡騰片劑,反應后靜置分層后,轉移 上層液體得到PILs萃取相;
所述待測液的溶劑為水。
泡騰微萃取(EM)借助酸性和堿性源之間的反應產生的CO2氣泡實現了萃 取劑的強力分散。EM的顯著優勢是避免使用有機分散溶劑和物理擴散能力(超 聲或渦旋),因此可在偏遠/室外條件下使用。
對于“綠色”溶劑,新型的輕于水的膦基離子液體(PILs)的開發在微萃取過 程中具有重要意義。與傳統的基于咪唑環的離子液體如[CnMIM]PF6相比,PILs 不僅具有更強的疏水性,而且比水具有更輕的密度,由于其漂浮在水表面,因 此使其收集更加方便。此外,較低的PILs粘度可降低其由于與試管的附著而導 致的萃取劑損失,并避免了色譜柱堵塞的風險。
通過將PILs與泡騰片的優勢相結合,可以提供一種有益于環境的,簡便, 快速且高回收率的方法,用于借助泡騰反應進行預濃縮和萃取分析物。在上述 技術方案中,將PILs用作分析物的萃取劑,泡騰片為分散劑,該方法避免分散 過程所需的額外物理功率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PAHs的萃取效率,從而產生了 一種對環境更有益的方法。
優選的,步驟(1)中,所述中PILs為ILs@101。
優選的,所述酸源為NaH2PO4,所述堿源為Na2CO3。
優選的,堿源與酸源的摩爾比為1:2。
優選的,所述待測液為環境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醫科大學,未經溫州醫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4852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