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排放試驗比對的標準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246857.6 | 申請日: | 2022-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240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4 |
| 發明(設計)人: | 石則強;曹寧;朱曉軒;拓萬航;柏冬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公高遠(北京)汽車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07 | 分類號: | G01M17/007;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朱曉彤 |
| 地址: | 101103 北京市通州區馬駒***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排放 試驗 標準 裝置 方法 | ||
1.一種汽車排放試驗比對的標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電子天平(4)、氣瓶(5)、管道閥門(6)、風機(3)、車輛信息組件、排放分析設備(8)和控制單元(2),
所述氣瓶(5)放置于所述電子天平(4)上,所述氣瓶管道上設有所述管道閥門(6),所述車輛信息組件用于獲取汽車的油門開度信息和排氣流量信息,所述排放分析設備(8)的進口與汽車的排氣管連通,或者,所述氣瓶(5)通過氣瓶管道連通至所述排放分析設備(8)的進口,且所述風機(3)和所述排放分析設備(8)的進口連通,
所述控制單元(2),用于在對汽車進行一次排放試驗時,分別獲取油門開度信息、排氣流量變化趨勢信息和排氣濃度變化趨勢信息,
所述控制單元(2),還用于控制所述管道閥門(6)和所述風機(3),通過所述氣瓶(5)根據所述排氣流量變化趨勢信息和所述排氣濃度變化趨勢信息進行標準試驗,根據所述電子天平(4)得到所述氣瓶(5)排出的特定氣體質量計算值;
所述排放分析設備(8),用于在進行所述標準試驗時,測得氣瓶(5)排出的特定氣體質量檢測值;
所述控制單元(2),還用于對比所述特定氣體質量計算值和所述特定氣體質量檢測值,確認所述排放分析設備(8)的準確度是否滿足試驗標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汽車排放試驗比對的標準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混合喉管(7),所述氣瓶管道和所述風機(3)分別與所述混合喉管(7)的第一進口和第二進口連通,所述混合喉管(7)的出口與所述排放分析設備(8)的進口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汽車排放試驗比對的標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輛信息組件包括油門開度傳感器(1)和排氣流量計(9),所述油門開度傳感器(1)用于與汽車油門踏板連接并獲取所述油門開度信息,所述排氣流量計(9)用于與汽車排氣管連通并獲取所述排氣流量信息,所述油門開度傳感器(1)和所述排氣流量計(9)分別與所述控制單元(2)通訊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汽車排放試驗比對的標準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所述管道閥門(6)流量與所述管道閥門(6)開度呈線性;所述管道閥門(6)為針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汽車排放試驗比對的標準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壓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和所述溫度傳感器均與所述氣瓶(5)連接,并分別用于獲取所述氣瓶(5)內部的壓力信息和溫度信息,所述壓力傳感器和所述溫度傳感器分別與所述控制單元(2)通訊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一種汽車排放試驗比對的標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瓶(5)為多個,每個所述氣瓶(5)內填充有標準氣體,所述標準氣體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總碳氫化合物、非甲烷碳氫化合物、氧化亞氮和氮氧化合物中的一種,且多個所述氣瓶(5)內的氣體各不相同;或者,所述氣瓶(5)為一個,所述氣瓶(5)內填充有模擬汽車尾氣的混合氣體。
7.一種汽車排放試驗比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對汽車進行一次排放試驗,分別獲取油門開度信息、排氣流量變化趨勢信息和排氣濃度變化趨勢信息;
步驟2,標準試驗,利用氣瓶(5)模擬所述排氣流量變化趨勢信息和所述排氣濃度變化趨勢信息,計算氣瓶(5)排出的特定氣體質量計算值;并測得氣瓶(5)排出的特定氣體質量檢測值;
步驟3,對比所述特定氣體質量計算值和所述特定氣體質量檢測值,確認排放分析設備(8)的準確度是否滿足試驗標準。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一種汽車排放試驗比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具體為:
對汽車進行一次排放試驗,所述排放分析設備(8)的進口與汽車的排氣管連通,控制單元(2)分別通過油門開度傳感器(1)和排氣流量計(9)獲取并存儲汽車的油門開度信息和排氣流量變化趨勢信息,所述控制單元(2)獲取并存儲通過所述排放分析設備(8)測得的排氣濃度變化趨勢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公高遠(北京)汽車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公高遠(北京)汽車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4685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