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多重定量檢測多種真菌毒素的免疫層析試紙條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243962.4 | 申請日: | 2022-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788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2 |
| 發明(設計)人: | 黃小林;仲海澄;程泉凱;周耀鋒;丁露;賴衛華;熊勇華;李響敏;江湖;陳國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昌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8 | 分類號: | G01N33/58;G01N33/558;G01N33/543;G01N33/52;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王煥巧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多重 定量 檢測 多種 真菌 毒素 免疫 層析 試紙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多重定量檢測多種真菌毒素的免疫層析試紙條及其應用,在傳統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條的基礎上引入具有不同發射波長的多色聚集誘導發光微球作為標記材料提高了檢測線的輸出信號強度,從而實現待測物的高靈敏檢測;而且通過在硝酸纖維膜上噴涂多條檢測線實現對多種真菌毒素的同時檢測,有效提高了檢測效率。本發明提供的試紙條操作簡單、靈敏度高、穩定性好、檢測速度快(20?30min)、結果易讀,可用于糧油類作物中多種真菌毒素等的現場快速靈敏檢測。本發明有效解決了傳統多重免疫層析試紙條檢測靈敏度低、檢測結果易出現偏差的缺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免疫層析分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多重定量檢測多種真菌毒素的免疫層析試紙條及其應用,其技術原理為競爭法。
背景技術
免疫層析試紙條因其簡單、快速、方便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食品安全檢測以及環境監控等領域。但是傳統免疫層析方法一般用于單目標分析物的檢測,然而,單一目標物分析在癌癥治療、藥物殘留、病原微生物感染、真菌毒素監控等一些特殊領域,往往不能獲得足夠的樣本信息,從而無法對樣品做出準確地評估。因此,發展多重檢測的免疫層析技術對提升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些年,已有相關研究者使用膠體金納米粒子與膠體碳納米粒子等顏色型標記探針構建了多重免疫層析方法用于多種真菌毒素的同時檢測。但由于多條T線區域顏色無差別,尤其當T線區域顯色較弱時,在進行多重檢測結果判讀時易出現相互干擾情況。盡管通過增加T線之間距離或者使用多顏色的標記物可解決這一缺陷,但顏色型納米粒子較低的呈色能力,導致以其為標記探針的多重免疫層析方法靈敏度偏低,進一步限制了其適用范圍。
相比于顏色型標記物,熒光標記物具有信噪比高、背景干擾少、顏色對比明顯等優勢,因此被廣泛用于免疫層析方發法中以提高其檢測靈敏度。目前已報道的各類新型的熒光標記物包括上轉換熒光納米粒子、時間分辨熒光微球、有機染料熒光微球以及量子點熒光微球等。雖然以上標記物可有效地提高免疫層析方法的檢測性能,但這些材料均具有明顯缺陷,如上轉換熒光納米粒子表面親水性修飾難、時間分辨熒光微球的環境耐受性差、量子點熒光微球的生物毒性以及有機染料熒光微球的聚集誘導淬滅效應等。
聚集誘導發光材料是一類在稀溶液狀態下不發光或者發弱光,但是在固態或者聚集狀態下熒光大大增強的一類納米材料。聚集誘導發光材料的出現為有效解決傳統聚集導致淬滅型有機熒光材料所面臨的諸多難題提供了新方案。此外,聚集誘導發光材料還具有Stokes位移大、光穩定性好、耐光漂白、背景噪聲低等特點,在傳感檢測領域得以廣泛應用,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此外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具有多色無毒無害,結構易修飾,可制備出發射波長可調控可控的熒光探針,為多重多色檢測提供更多的機會。因此,本發明擬采用微乳液自組裝的方法制備系列具有不同發射波長的多色聚集誘導發光微球,并以其作為檢測探針,以構建一種新型多色熒光免疫層析試紙條,實現痕量目標物濃度下的定性檢測。相較于傳統的多色熒光標記,本發明使用高發光強度的聚集誘導發光微球作為標記探針顯著增強試紙條檢測線上的信號強度,大大提高了檢測方法的靈敏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針對傳統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條中探針信號強度偏弱導致檢測靈敏度偏低并且只能進行單一目標物檢測的缺點,使用聚集誘導發光材料顯著增強試紙條檢測線上探針的輸出信號強度,并且通過標記不同的聚集誘導發光微球作為輸出信號,提供了一種提高免疫層析方法檢測靈敏度的新技術,并且能夠同時對多種目標檢測物進行現場快速檢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多重定量檢測多種真菌毒素的免疫層析試紙條,采用多色熒光免疫層析試紙條,其在傳統免疫層析試紙條的基礎上引入具有不同發射波長的多色聚集誘導發光微球作為標記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昌大學,未經南昌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4396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