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耐候管材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241030.6 | 申請日: | 2022-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5649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0 |
| 發明(設計)人: | 孫振振;胡煥生;張志敏;余琳玲;李浩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新亞光電纜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3/12 | 分類號: | C08L23/12;C08L51/04;C08L25/08;C08L23/28;C08K7/00;C08K3/34;C08K7/08;C08K3/26;C08K5/134;C08K5/132;C08K5/3475;C08K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謝靜 |
| 地址: | 5115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管材 制備 方法 | ||
1.一種耐候管材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含有聚丙烯、抗沖擊改性劑、氧化鋅晶須、碳酸鈣、片狀滑石粉、抗氧化劑和紫外線吸收劑;
所述紫外線吸收劑為鄰羥基苯甲酸苯酯、2-(2ˊ-羥基-5ˊ-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2,4-二羥基二苯甲酮和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包括步驟有:
步驟一、將聚丙烯、抗沖擊改性劑、氧化鋅晶須、碳酸鈣、片狀滑石粉和抗氧化劑加熱,得到中間料;
步驟二、在混合料中加入紫外線吸收劑,得到熔融狀態的混合料;
步驟三、將混合料放入錐形雙螺桿擠出機中擠出,得到擠出料;
步驟四、將擠出料真空冷卻定型;
步驟五、對冷卻定型的管材進行切割,得到耐候管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候管材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有:
步驟一、將聚丙烯、抗沖擊改性劑、氧化鋅晶須、碳酸鈣、片狀滑石粉和抗氧化劑加熱至70℃~90℃后攪拌5min~20min,得到中間料;
步驟二、在混合料中加入紫外線吸收劑,加熱至95℃~120℃后,保持在該溫度下繼續攪拌5min~30min,得到熔融狀態的混合料;
步驟三、將混合料放入錐形雙螺桿擠出機中使擠出溫度為150℃~200℃擠出,得到擠出料;
步驟四、將擠出料真空冷卻定型;
步驟五、對冷卻定型的管材進行切割,得到耐候管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耐候管材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料中,以重量份計,
聚丙烯:50份~120份;
氧化鋅晶須:1份~8份;
抗沖擊改性劑:10份~30份;
抗氧化劑:1份~3份;
片狀滑石粉:0.5份~4份;
碳酸鈣:2份~10份;
紫外線吸收劑:0.5份~4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耐候管材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料中,以重量份計,
聚丙烯:80份~100份;
氧化鋅晶須:3份~5份;
抗沖擊改性劑:18份~25份;
抗氧化劑:2.0份~2.5份;
片狀滑石粉:2.5份~3.0份;
碳酸鈣:5份~8份;
紫外線吸收劑:2份~3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耐候管材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料中,以重量份計,
聚丙烯:86.7份;
氧化鋅晶須:3.6份;
抗沖擊改性劑:22.5份;
抗氧化劑:2.34份;
片狀滑石粉:2.85份;
碳酸鈣:6.8份;
紫外線吸收劑:2.55份。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耐候管材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紫外線吸收劑中,以重量份計,
鄰羥基苯甲酸苯酯:10份~20份;
2-(2ˊ-羥基-5ˊ-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5份~10份;
2,4-二羥基二苯甲酮:10份~20份;
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份~5份。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耐候管材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紫外線吸收劑中,以重量份計,
鄰羥基苯甲酸苯酯:14份~17份;
2-(2ˊ-羥基-5ˊ-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6份~8份;
2,4-二羥基二苯甲酮:12份~16份;
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3份~4份。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耐候管材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紫外線吸收劑中,以重量份計,
鄰羥基苯甲酸苯酯:15.5份;
2-(2ˊ-羥基-5ˊ-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7.3份;
2,4-二羥基二苯甲酮:13.7份;
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3.5份。
9.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耐候管材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鋅晶須為椰油胺改性氧化鋅晶須。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耐候管材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沖擊改性劑為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或者氯化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抗氧化劑為四[β-(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新亞光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新亞光電纜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4103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