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乘車費用的結算方法及裝置、非易失性存儲介質、處理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240970.3 | 申請日: | 2022-03-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0798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5 |
| 發明(設計)人: | 帥國瑩;成永彬;靖立濤;劉龍;鄧瑞雪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軌道交通路網管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20/38 | 分類號: | G06Q20/38;G06Q20/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董文倩 |
| 地址: | 10010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乘車 費用 結算 方法 裝置 非易失性 存儲 介質 處理器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乘車費用的結算方法及裝置、非易失性存儲介質、處理器。其中,該方法包括:獲取目標對象的多個乘車憑證,其中,乘車憑證為目標對象乘車所使用的憑證;依據多個乘車憑證對目標對象的乘車費用進行結算,其中,乘車費用為目標對象乘車所消費的資金額度。本申請解決了由于多種乘車憑證混用的情況下造成的交易單邊多扣費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金融支付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乘車費用的結算方法及裝置、非易失性存儲介質、處理器。
背景技術
自動售票檢票系統(Auto Fare Collection,AFC)是集計算機技術、信息收集和處理技術、機械制造于一體的自動化售票、檢票系統,具有很強的智能化功能。自動售檢票系統的便捷和準確性大大優于傳統的紙票售票方式,它可以克服人工售檢票模式中固有的速度慢、財務漏洞多、出錯率高、勞動強度大等缺點,防止假票,杜絕人氣票,防止工作人員作弊,提高管理水平,減輕勞動強度,不僅是地鐵和交通系統發展的一個趨勢,也是城市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體現。
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自動售檢票系統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進入智慧化時代。為實現自動售檢票系統智慧化票務服務,AFC系統智慧服務勢在必行。目前軌道交通乘車憑證有多種介質:實體車票、虛擬車票、生物特征介質。實體車票包含一票通、一卡通、銀行卡等,虛擬車票包含二維碼、手機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生物特征介質主要包含人臉識別。乘車憑證混刷適用的線路范圍包括軌道交通所有線路以及市郊鐵路,其中,軌道交通線路包含路網常規無障礙換乘線路、有障礙換乘線路、公交有軌電車。乘客憑證的多種多樣容易造成乘客出行使用上的混亂,導致多扣錢的情況。
針對上述由于多種乘車憑證混用的情況下造成的交易單邊多扣費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乘車費用的結算方法及裝置、非易失性存儲介質、處理器,以至少解決由于多種乘車憑證混用的情況下造成的交易單邊多扣費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乘車費用的結算方法,包括:獲取目標對象的多個乘車憑證,其中,乘車憑證為目標對象乘車所使用的憑證;依據多個乘車憑證對目標對象的乘車費用進行結算,其中,乘車費用為目標對象乘車所消費的資金額度。
可選地,乘車憑證包括如下至少之一:實體憑證,虛擬憑證,生物特征憑證,其中,實體憑證包括如下至少之一:紙質票、集成電路卡、支付卡、身份證,虛擬憑證包括如下至少之一:二維碼、近場通信終端,生物特征憑證包括如下至少之一:人臉、掌紋、虹膜。
可選地,獲取目標對象的多個乘車憑證之前,上述方法還包括:獲取目標對象的個人信息,其中,個人信息包括:目標對象的身份信息和目標對象的多個已認證的乘車憑證。
可選地,獲取目標對象的多個乘車憑證,包括:采集目標對象的待驗證乘車憑證;將待驗證乘車憑證依次與多個已認證的乘車憑證進行匹配,在匹配成功的情況下,將待驗證乘車憑證作為乘車憑證。
可選地,依據多個乘車憑證對目標對象的乘車費用進行結算,包括:依據多個乘車憑證和個人信息生成目標對象的多個行程信息;依據多個乘車憑證和多個行程信息對乘車費用進行結算。
可選地,依據多個乘車憑證和多個行程信息對乘車費用進行結算,包括:將行程信息相同的乘車憑證進行合并,得到多個合并后的乘車憑證;依據多個合并后的乘車憑證對應的行程信息對乘車費用進行結算。
可選地,依據多個乘車憑證和多個行程信息對乘車費用進行結算,還包括:在合并后的乘車憑證與行程信息無法匹配的情況下,生成異常信息,并將異常信息發送至目標對象的終端設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軌道交通路網管理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軌道交通路網管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4097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