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元胞自動機的混入ACC和CACC車輛的交通流特性仿真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239813.0 | 申請日: | 2022-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112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0 |
| 發明(設計)人: | 謝君鴻;石建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F11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 地址: | 10012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自動機 混入 acc cacc 車輛 通流 特性 仿真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元胞自動機的混入ACC和CACC車輛的交通流特性仿真方法,基于元胞自動機Nasch規則,引入Gipps安全間距和速度,分別構建跟車模型,通過數值仿真試驗,即可分析混入ACC和CACC車輛對道路通行能力、行駛速度、行車間距、交通擁堵等運行特性的影響。本發明分別建立了手動駕駛、ACC和CACC車輛的動力學模型,即可分析不同滲透率的ACC和CACC車輛對混合交通流行駛速度、行車間距、擁堵狀況和道路通行能力等運行特性的影響,其中,手動駕駛車輛采用Gipps安全距離模型,減少了交通瓶頸的發生,有效緩解了交通擁堵。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智能網聯和無人駕駛領域,提出了一種手動駕駛車輛和ACC、CACC車輛共存的交通流特性仿真方法,分別建立了手動駕駛車輛和ACC、CACC車輛的跟車模型,實現了混合交通流的特性仿真。
背景技術
自適應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和協同自適應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技術的應用使自動駕駛車輛上路行駛成為可能,然而自動駕駛替代傳統的手動駕駛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期間由手動和自動駕駛車輛組成的混合流將在道路上長期存在,因此混有手動駕駛、ACC和CACC車輛的交通流系統是研究自動駕駛技術應用的熱點。
ACC和CACC車輛裝備了雷達和攝像頭,能精確捕獲外界交通環境信息,感知周邊車輛駕駛行為,對前車運動狀態的變化快速反應并制定駕駛策略。CACC車輛借助短途無線通信,建立與其余CACC車輛的實時通信,彼此共享行車數據,因此具有捕獲精度更高、感知范圍更大、行車間距更小的優點。近年來,眾多學者聚焦于混合交通流,以手動駕駛車輛和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車輛為研究對象,分析引入自動駕駛或者智能網聯車輛對道路交通流的影響,同時考慮了智能網聯車退化的情形;基于Nasch模型,融合傳統交通流模型和真實駕駛行為,提出和改進了一系列自動駕駛元胞自動機模型,通過數值模擬實現混合交通流的仿真過程。
目前,在對含有手動駕駛車輛和自動駕駛車輛的混合交通流建模時,雖然考慮了CACC車輛功能退化為ACC的情形,但并未對手動駕駛、ACC和CACC三類車輛獨立存在的道路交通流系統進行研究。
發明內容
針對手動駕駛、ACC和CACC三類車輛獨立存在時的單車道交通流運行特性研究不足的問題,本發明分別建立了手動駕駛、ACC和CACC車輛的動力學模型,即可分析不同滲透率的ACC和CACC車輛對混合交通流行駛速度、行車間距、擁堵狀況和道路通行能力等運行特性的影響,其中,手動駕駛車輛采用Gipps安全距離模型,自動駕駛車輛采用加州伯克利大學PATH實驗室通過實車標定的ACC和CACC模型。
對于手動駕駛車輛,考慮駕駛員的生理、心理狀態和外界交通環境的影響,為確保行車安全,結合駕駛員正常的反應時間,基于Gipps安全間距和速度,構建元胞自動機模型;ACC和CACC車輛的運動過程由車載雷達和攝像頭感知周圍車輛的運動狀態、計算機制定行車策略、控制單元執行決策組成,其中CACC車輛具有通信功能,能實時共享行車數據,采用加州伯克利大學PATH實驗室標定的ACC和CACC模型來仿真車輛的跟車行為。
根據Gipps安全模型,考慮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保證行駛安全,車輛n在跟隨前車的過程中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離和最大安全速度由式(1)和(2)求得。
式中:dn,safe、vn,safe(t)分別為車輛n跟隨前車所需要的安全間距和速度;xn(t)、vn(t)分別為t時刻車輛n所在的位置和行駛速度;xn-1(t)、vn-1(t)分別為t時刻車輛n的前車所在的位置和行駛速度;ln-1為車輛n的前車車長;b為車輛的最大減速度;τn為車輛n駕駛員的反應時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工業大學,未經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3981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