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超高精度鏡頭組裝裝置及其連接座的加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229184.3 | 申請日: | 2022-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330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7 |
| 發明(設計)人: | 宋向佩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永順創能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9/04 | 分類號: | B23P19/04;B23P15/00;G02B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李林康 |
| 地址: | 518101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高 精度 鏡頭 組裝 裝置 及其 連接 加工 方法 | ||
1.一種超高精度鏡頭組裝裝置,包括固定座(1)、升降機構(2)和旋轉機構(3),其中升降機構(2)安裝于固定座(1)上,升降機構(2)的輸出端連接有連接座(4),旋轉機構(3)安裝于連接座(4)上,所述旋轉機構(3)的輸出軸連接有豎向設置的轉動軸(6),轉動軸(6)穿過連接座(4)所開設的通孔(41),且轉動軸(6)外壁與通孔(41)內壁之間通過軸承組件(7)連接,所述轉動軸(6)的下端設有吸咀(6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氣壓控制機構(5),所述通孔(41)內壁開設有環槽(42),所述轉動軸(6)的外壁凸出構造有位于環槽(42)內的驅動環體(63),所述驅動環體(63)的外周面與所述環槽(42)的內周面貼合,所述驅動環體(63)將所述環槽(42)的內腔分隔為上腔室(43)和下腔室(44);所述氣壓控制機構(5)用于控制所述上腔室(43)內的氣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精度鏡頭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壓控制機構(5)包括第一音圈電機(52)、兩端封閉的缸體(51),所述缸體(51)內設有活塞(53),活塞(53)將缸體(51)的內腔分割為第一氣腔(56)和第二氣腔(57),所述第一音圈電機(52)的輸出端與所述活塞(53)連接;所述第一氣腔(56)與所述上腔室(43)通過第一氣流輸送組件(54)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精度鏡頭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氣腔(57)與所述下腔室(44)通過第二氣流輸送組件(55)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超高精度鏡頭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環體(63)的外周面的環棱邊成型為環狀的第一錐面(63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精度鏡頭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軸(6)開設有主流道(543),所述上腔室(43)和所述吸咀(61)的吸氣端通過主流道(543)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精度鏡頭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機構(3)包括步進電機(31),所述步進電機(31)的主體安裝于所述連接座(4)上,所述步進電機(31)的輸出軸同軸固定有豎向設置的驅動軸(32),所述驅動軸(32)的下端面一體沿自身徑向貫穿設有配合槽(33),所述轉動軸(6)的上端面凸出構造有與所述配合槽(33)相適配的配合條(64),所述配合條(64)的表面與所述配合槽(33)的槽底之間具有豎向間隙。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精度鏡頭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座(4)包括上下分離設置的分座(45),兩個分座(45)通過緊固件固定連接,且兩個所述分座(45)的表面貼合設置;所述軸承組件(7)包括多個鋼珠(72)和與鋼珠(72)配合的保持架(73),其中轉動軸(6)的外周面凸出構造有同軸設置的內圈體(71),內圈體(71)的外周面具有內滾道(711),所述分座(45)的所述通孔(41)內壁與分座(45)的靠近相鄰分座(45)的表面之間的交界處成型有環形的避讓槽(74),所述避讓槽(74)具有外滾道(741),所述鋼珠(72)同時與一個內滾道(711)和兩個外滾道(741)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超高精度鏡頭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外滾道(741)分別與所述鋼珠(72)的接觸點沿所述轉動軸(6)的軸向以過所述鋼珠(72)與所述內滾道(711)的接觸點的徑向面為中心對稱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超高精度鏡頭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軸(6)開設有次流道(742),所述避讓槽(74)和所述吸咀(61)的吸氣端通過次流道(742)連通;所述分座(45)的周側面與分座(45)的背離相鄰分座(45)的表面之間的交界處成型有環形的第二錐面(453)。
10.一種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超高精度鏡頭組裝裝置中的連接座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加工所述分座(45)的通孔(41):通過車削的方式加工所述分座(45)的通孔(41);
S2、加工所述分座(45)的第一表面(451):以通孔(41)為基準軸,通過車削的方式加工所述分座(45)的第一表面(451);
S3、加工所述分座(45)的第二表面(452),第二表面(452)為分座(45)的背離第一表面(451)的表面:以通孔(41)為基準面,通過車削的方式加工所述分座(45)的第二表面(452);
S4、加工外滾道(741):利用夾具將兩個分座(45)的第二表面(452)貼合固定在一起,以通孔(41)為基準軸,通過車削的方式加工所述分座(45)的外滾道(741),且兩個外滾道(741)同時加工成型;
S5、加工所述分座(45)的第二錐面(453):以通孔(41)為基準軸,通過車削的方式加工所述分座(45)的第二錐面(453);
S6、熱處理:對分座(45)進行熱處理;
S7、磨削加工:以通孔(41)為基準軸,采用磨削的方式先后加工第一表面(451)和第二表面(452);以通孔(41)為基準軸,然后利用夾具將兩個分座(45)的第二表面(452)貼合固定在一起,并利用成型砂輪,同時對兩個外滾道(741)依次進行粗磨、精磨;最后,分別對兩個外滾道(741)進行超精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永順創能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永順創能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229184.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