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三維模型單體化實現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98586.1 | 申請日: | 2022-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6572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孔鎖財;張明遠;劉慶彬;李小杰;叢楊;韓潤;邵冰;朱常寶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瑞智飛控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T17/00 | 分類號: | G06T17/00;G06F30/13 |
| 代理公司: | 青島晸投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353 | 代理人: | 李常芳 |
| 地址: | 266500 山東省青島市黃***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三維 模型 單體 實現 方法 | ||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三維模型單體化實現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用八叉樹結構對傾斜模型進行劃分;將劃分后的八分子節點通過射線法進行矢量數據提取;將提取的矢量數據錄入數據庫,根據數據庫中的信息對傾斜模型建筑物分層單體化。本申請實施例通過將傾斜模型三角格網合并以減少渲染管線的調用次數,用于解決傾斜模型數據量較大時傾斜模型渲染效率低的問題;可以解決目前傾斜模型矢量數據提取存在的費時費力及精度問題,實現了傾斜模型分層單體化。
技術領域
本申請各實施例屬于大數據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三維模型單體化實現方法。
背景技術
傾斜模型的單體化是隨著傾斜攝影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新需求,解決傾斜攝影數據在GIS中的落地應用問題。當前,傾斜模型單體化的方法主要分為兩大類:物理單體化方法和矢量單體化方法。物理單體化方法包括模型重建單體化和切割單體化,矢量單體化方法包括矢量ID單體化和矢量動態單體化。
矢量動態單體化是把單體化對象對應的矢量面疊加到傾斜模型上,與一個包圍盒較為相似,把傾斜模型從上到下完整的包圍起來,渲染時,指定包圍盒的顏色,從而實現傾斜模型的單體化效果。矢量面可以根據傾斜攝影數據生產的數字線劃地圖進行數據配準,或者根據數字正射影像進行矢量面的半自動勾畫,通過二維矢量面掛接屬性數據,更貼合GIS的應用需求。
對于動態單體化二維矢量面的獲取,主要有基于CAD數據提取、基于數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 Map,簡稱DOM)提取和基于數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簡稱DSM)提取等方法。對于高度信息的獲取,可以利用點云數據坐標求取高程值,使用現有的城市基礎底圖數據將建筑物的高度信息關聯到建筑物對應的二維矢量面中,或者對于樓層規則的建筑物,可以根據樓層數目估計高度信息。
現有提取矢量數據的方式多借助傾斜模型生產時附加的一些產品,如DOM數據、DSM數據和點云數據等,然后導入第三方軟件中進行二維矢量面的人工繪制或相關屬性的提取,該方式費時費力;利用現有已保存的建筑物相關數據,如建筑物CAD數據和城市基礎底圖數據提取二維矢量面和高度信息時,由于這些數據和傾斜模型數據獲取的設備與方法不同,往往導致兩者在精度上存在差異,比如根據城市基礎底圖數據提取的建筑物高度信息和傾斜模型實際的高度信息不匹配。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三維模型單體化實現方法、系統、設備及計算機可讀介質,所述方法用于解決數據加載調度時間長和傾斜模型瀏覽順暢度低的問題;通過將傾斜模型三角格網合并以減少渲染管線的調用次數,用于解決傾斜模型數據量較大時傾斜模型渲染效率低的問題;通過基于射線法的傾斜模型矢量數據提取方法,用于解決目前傾斜模型矢量數據提取存在的費時費力及精度問題;根據提取的矢量數據,在Cesium中使用圖元構建模型包圍盒并疊加在傾斜模型上,實現了傾斜模型分層單體化,從而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三維模型單體化實現方法的技術方案具體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三維模型單體化實現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使用八叉樹結構對傾斜模型進行劃分;
將劃分后的八分子節點通過射線法進行矢量數據提取;
將提取的矢量數據錄入數據庫,根據數據庫中的信息對傾斜模型建筑物分層單體化。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實施例,在使用八叉樹結構對傾斜模型進行劃分之前,還包括:
解析瓦片集數據,根據根節點構建自適應八叉樹數據結構;
將瓦片的根節點壓入測試隊列;
根據視點參數和屏幕范圍,利用視椎體剔除算法判斷瓦片是否在視域內,若瓦片在視域內,則利用瓦片中三角面片的數量判斷該瓦片是否滿足自適應因子K,若瓦片不在視域內,則將瓦片剔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瑞智飛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山東瑞智飛控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9858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