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匯流排及電池組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90101.4 | 申請日: | 2022-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4752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留杰;馬豪;周鵬飛;顏廷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50/503 | 分類號: | H01M50/503;H01M50/5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李建忠 |
| 地址: | 2132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匯流 電池組 | ||
本發明涉及電池技術領域,提出了一種匯流排及電池組。該匯流排包括:匯流排本體,匯流排本體包括至少一個匯流單元,匯流單元包括極性相反的第一匯流件和第二匯流件;第一匯流件設有第一連接部,第一連接部形成有凸起結構,凸起結構用于與作為第一電極端子的電池殼體的端面抵接,第二匯流件設有第二連接部,第二連接部用于與作為第二電極端子的極柱的端面抵接。凸起結構可以彌補電池的殼體端面與極柱之間存在的高度差,以實現匯流排與電池之間的有效連接。同時,第一匯流件與第二匯流件同層設置,可以沿電池與匯流排本體的排列方向縮小匯流排占用空間,從而可以提升電池組內空間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匯流排及電池組。
背景技術
電池組內設有若干電池,多個電池單體通過串并聯的形式連接,以達到產品要求的電壓和容量。在使用該電池組時,需要采用正極性匯流排和負極性匯流排連接電池,以將電池組內電壓等信號導出。
但是,現有正極性匯流排與負極性匯流排層疊設置,占用空間較大,不利于電池組的小型化設計。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匯流排及電池組,以縮小匯流排體積,提升電池組內空間利用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根據本申請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匯流排,包括:匯流排本體,所述匯流排本體包括至少一個匯流單元,所述匯流單元包括極性相反的第一匯流件和第二匯流件,其中:
所述第一匯流件設有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形成有凸起結構,所述凸起結構用于與作為第一電極端子的電池殼體的端面抵接;
所述第二匯流件設有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用于與作為第二電極端子的極柱的端面抵接,且所述極柱的端面與所述電池殼體的端面位于所述電池的同一側。
本申請提供的匯流排包括至少一個匯流單元,匯流單元包括極性相反的第一匯流件和第二匯流件。在應用本申請提供的匯流排時,可以將匯流排本體設于電池引出極柱一側,且采用第一匯流件的第一連接部連接電池的第一電極端子,采用第二匯流件的第二連接部連接電池的第二電極端子。具體來說,第一連接部上形成的凸向電池方向的凸起結構與作為第一電極端子引出處的電池殼體的端面抵接,第二連接部與作為第二電極端子引出處的極柱的端面抵接。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請提供的匯流排中,凸起結構可以彌補電池殼體的端面與極柱之間存在的高度差,以實現匯流排與電池之間的有效連接。同時,第一匯流件與第二匯流件同層設置,可以沿電池與匯流排本體的排列方向縮小匯流排占用空間,從而可以提升電池組內空間利用率。
根據本申請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池組,包括如上述任意技術方案中提供的匯流排。
本申請提供的電池組中,匯流排包括至少一個匯流單元,匯流單元包括極性相反的第一匯流件和第二匯流件。在應用本申請提供的匯流排時,可以將匯流排本體設于電池引出極柱一側,且采用第一匯流件的第一連接部連接電池的第一電極端子,采用第二匯流件的第二連接部連接電池的第二電極端子。具體來說,第一連接部上形成的凸向電池方向的凸起結構與作為第一電極端子引出處的電池殼體的端面抵接,第二連接部與作為第二電極端子引出處的極柱的端面抵接。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請提供的電池組中,凸起結構可以彌補電池殼體的端面與極柱之間存在的高度差,以實現匯流排與電池之間的有效連接。同時,第一匯流件與第二匯流件同層設置,可以沿電池與匯流排本體的排列方向縮小匯流排占用空間,從而可以提升電池組內空間利用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開,可參考在下面的附圖中示出的實施例。在附圖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關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強調和清楚地說明本公開的技術特征。另外,相關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領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設置。此外,在附圖中,同樣的附圖標記在各個附圖中表示相同或類似的部件。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9010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