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低碳食品級無機化聚烯烴材料及其制備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188977.5 | 申請日: | 2022-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169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10 |
| 發明(設計)人: | 孫江波;陳永龍;程武林;楊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陽綠能粒子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23/06 | 分類號: | C08L23/06;C08L53/02;C08L51/06;C08L23/30;C08K3/30;C08K3/36;C08L23/12;C08L23/16;C08L67/00;C08K5/09;C08K3/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56 | 代理人: | 祝妍 |
| 地址: | 242803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食品級 機化 烯烴 材料 及其 制備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食品級低碳塑料復合材料,其中由以下原料制備而成:無機粉體40-60%,開口劑0-3%,偶聯劑2-10%,樹脂35-60%,輔助樹脂0-20%,X1 0.3-10%。由本材料制備的食品級連卷袋、吸管、餐盒、水杯及其它餐飲具,相關產品符合國標相關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具體涉及一種低碳食品級無機化聚烯烴材料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在國家進行碳減排的大背景下,針對食品包裝領域使用的材料進行優化升級勢在必行。通常情況下,我們日常使用的連卷袋、背心袋、保鮮膜等食品包裝材料都是聚乙烯材質,這是基于聚乙烯的成本低、易加工、透明、隔水隔氧等優點。但是,聚乙烯的生產是從石油產品而來,生產過程復雜,能耗高,不利于國家減碳目標的完成。通常,人們采用添加無機粉體材料的方式降低聚烯烴材料的使用量,同時達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然而,由于兩種極性相反的材料相容性很差,無機粉體的添加量相對較少,尤其在一些要求透明的制品上,添加量甚至只有1-2%。這顯然不是為了減碳而設計,只是為了提高某方面的性能而添加的助劑。本發明在保證制品使用性能、透明、可降解、抗菌等前提下,大幅提高了無機粉體材料的使用量,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時,大大提高了減碳量,希望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為國家的減碳目標貢獻一份力量。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高無機粉體含量的塑料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滿足透明、食品級、抗菌、可降解等性能要求的同時,降低成本,大幅降低碳排放,使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品也能為我國提出的碳排放目標貢獻一份力量。鑒于以上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低碳食品級可降解無機化聚烯烴材料及其制備工藝,旨在解決薄膜不透明,沒有達到食品級的問題。由本材料制備的食品級連卷袋,力學性能、熱封效果均良好,滿足連卷袋使用國標GB/T24984-2010。由本材料制備的餐盒、水杯等也一樣滿足國標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食品級低碳塑料復合材料,可用于日常使用的膜、杯、盒等塑料基復合材料。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解決之前的無機化聚烯烴材料達不到食品級的問題;解決高粉體含量導致的透明性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食品級低碳塑料復合材料,由以下原料制備而成:
以上比例為重量比,且各組分之和為100%。
優選地,無機粉體的含量為45-55%,
優選地,開口劑的含量為1-3%,
優選地,偶聯劑的含量為3-5%,
優選地,樹脂的含量為35-50%,
優選地,輔助樹脂的含量為3-15%,
優選地,X1的含量為0.5-5%,
優選地,所述無機粉體為硫酸鋇、硫酸鈣、二氧化硅和氧化鋅中的一種或者多種,經過高溫煅燒制得。優選地,所述粉體粒徑最大粒徑(D100)≤8微米。
優選地,所述無機粉體為硫酸鈣和二氧化硅,優選地,所述無機粉體為硫酸鋇和氧化鋅;
優選地,所述開口劑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及EBS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偶聯劑為含有環狀雙親基團的大分子偶聯劑、羥基脂肪酸、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接枝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樹脂為高密度聚乙烯、線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輔助樹脂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型嵌段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膠中的至少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陽綠能粒子開發有限公司,未經青陽綠能粒子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8897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