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184551.2 | 申請日: | 2022-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753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13 |
| 發明(設計)人: | 曾世奇;鄧福平;吳遠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全芯科微電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53/38 | 分類號: | B60L53/38;B60L53/12;B60L53/124;B60L53/3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海藻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張大保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能源 汽車 無線 充電 控制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種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控制系統,包括充電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電底座(1)頂壁對稱開設有擺正部件,所述擺正部件包括對稱開設在充電底座(1)內壁的圓槽(2),所述圓槽(2)內壁固定連接有電機(5),所述電機(5)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轉軸(4),所述轉軸(4)側壁固定連接有齒輪(3),兩個所述齒輪(3)通過鏈條(6)連接,所述充電底座(1)頂壁對稱開設有凹槽(7),所述凹槽(7)內壁密封滑動連接有感應板(8),所述凹槽(7)內填充有礦物油(16),所述凹槽(7)底壁開設有滑槽(9),所述滑槽(9)內部密封滑動連接有滑塊(10),所述滑塊(10)底壁通過第一彈簧和滑槽(9)底壁彈性連接,所述滑塊(10)內壁嵌設有電介質板(11),所述凹槽(7)內壁對稱嵌設有正電極板(12)和負電極板(13),所述滑槽(9)底壁通過連通管(15)和相鄰的一個凹槽(7)內壁固定連通,所述充電底座(1)內壁對稱嵌設有電阻器(14),所述充電底座(1)內壁開設有空腔(18),所述空腔(18)內壁固定連接有無線充電發射器(27),所述空腔(18)內壁開設有通孔(21),所述空腔(18)內壁開設有兩個L形槽(24),所述L形槽(24)內均滑動連接有滑輪組(25),兩個所述滑輪組(25)底壁分別轉動連接有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26),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26)共同固定連接有門板(22),兩個所述滑輪組(25)頂部共同轉動連接有連接架(23),所述連接架(23)側壁固定連接有驅動機構;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固定連接在空腔(18)內壁的筒體(19),所述筒體(19)內部密封滑動連接有推桿(20),所述推桿(20)遠離筒體(19)的一端和連接架(23)固定連接,所述感應板(8)內壁開設有空槽(34),所述空槽(34)內部密封滑動連接有壓板(35),所述壓板(35)通過多個第二彈簧和空槽(34)內壁彈性連接,所述壓板(35)內壁嵌設有壓力傳感器(17);
所述驅動機構還包括固定連接在空腔(18)內壁的伸縮氣囊(31),所述伸縮氣囊(31)的內壁貫穿固定連接有進氣管和出氣管,所述進氣管和空槽(34)內壁固定連通,所述出氣管和筒體(19)內壁固定連通,所述出氣管內設有電子閥;
所述電子閥通過控制元件和四個壓力傳感器(17)電性連接,所述電阻器(14)和對應的一個負電極板(13)電性連接,每個所述電機(5)均和相鄰的電阻器(14)、正電極板(12)電性連接;
所述空腔(18)內壁固定連接有箱體(30),所述箱體(30)內部密封滑動連接有滑板(32);
所述伸縮氣囊(31)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桿(33),所述連接桿(33)遠離伸縮氣囊(31)的一端貫穿箱體(30)內壁后和滑板(32)固定連接;
所述箱體(30)內填充有冷卻液,所述箱體(30)內壁嵌設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和壓力傳感器(17)電性連接;
所述空腔(18)內壁固定連接有散熱塊(28),所述散熱塊(28)內壁嵌設有循環管(29),所述循環管(29)呈連續的S形結構,所述箱體(30)內壁對稱固定連通有出液管和進液管,所述出液管和循環管(29)的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進液管和循環管(29)的另一端固定連接。
2.一種應用于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控制系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將新能源車輛行駛到充電底座(1)上部進行停放,使新能源車輛的輪胎分別壓住兩個鏈條(6);
S2、通過新能源車輛兩側的輪胎與對應的壓板(35)擠壓情況,來自動控制兩個電機(5)的轉動,其中一個電機(5)通過齒輪(3)和鏈條(6)帶動新能源車輛進行平行移動一段距離;
S3、待新能源車輛定位擺正后,通過四個壓力傳感器(17)使電子閥由關閉狀態轉變為開啟狀態,進而使得門板(22)進行移動開合,此時無線充電發射器(27)開啟工作,并且循環管(29)內通入新制的冷卻液,對無線充電發射器(27)進行冷卻降溫,最終完成對新能源車輛的無線充電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全芯科微電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經全芯科微電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8455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