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漏磁和渦流結合的管道內外壁傷損判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82846.6 | 申請日: | 2022-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057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平;徐維磊;孔夢紅;焦靖淇;李榮茂;劉昊宇;王鵬程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派光高速載運智慧感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7/83 | 分類號: | G01N27/83;G01N27/90;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廣東君龍律師事務所 44470 | 代理人: | 丁建春 |
| 地址: | 210019 江蘇省南京市建鄴***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渦流 結合 管道 外壁 傷損 判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漏磁和渦流結合的管道內外壁傷損判別方法;獲取訓練數據,向試件管道施加磁場,同時在試件管道外壁設置電磁線圈,同步獲取試件管道的漏磁數據和渦流數據作為訓練數據,網絡訓練,建立訓練神經網絡,由多個訓練數據對訓練神經網絡進行訓練,訓練完成后獲得檢測神經網絡;檢測傷損,向待檢管道施加磁場,同時在待檢管道外壁設置電磁線圈,由檢測神經網絡獲取待檢管道的傷損數據;本發明將漏磁數據和渦流數據進行結合,在提高檢測的精度和檢測的缺陷種類范圍的同時,不會影響檢測的速度,且不要求嚴格的檢測環境。通過由多個訓練數據對訓練神經網絡進行訓練,訓練完成后獲取檢測神經網絡;對管道傷損預測更加精準便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管道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漏磁和渦流結合的管道內外壁傷損判別方法。
背景技術
管道檢測分為管道內、外兩種檢測技術。完整性評價是基于管道內外檢測的數據,對管道進行剩余強度和剩余壽命的定量評價。評價結果可以為后期管道的維修和更換,以及再檢測周期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撐,避免不必要和無計劃的管道維修工作,保障管道始終處于安全可靠的運行狀態。而由于管道內外壁所處的環境不同,其形成缺陷的原因、速度也不盡相同。因此,區分管道的內外壁傷損對于管道檢測至關重要
當前的管道檢測技術大多只檢測管道的單面,不能給出傷損的內外壁位置。而區分內外壁的技術則是僅使用一種檢測手段或是多種檢測手段單獨檢測后再綜合分析來對內外壁傷損進行區分,多種檢測方法之間的聯系性不強,且對實際檢測過程中檢測器的震動等干擾因素較為敏感,誤檢率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漏磁和渦流結合的管道內外壁傷損判別方法,解決多種檢測方法之間的聯系性不強,且對實際檢測過程中檢測器的震動等干擾因素較為敏感,誤檢率高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基于漏磁和渦流結合的管道內外壁傷損判別方法,包括步驟:
獲取訓練數據,向試件管道施加磁場,同時在所述試件管道外壁設置電磁線圈,同步獲取所述試件管道的漏磁數據和渦流數據作為訓練數據;網絡訓練,建立訓練神經網絡,由多個所述訓練數據對所述訓練神經網絡進行訓練,訓練完成后獲得檢測神經網絡;檢測傷損,向待檢管道施加磁場,同時在所述待檢管道外壁設置電磁線圈,獲取所述待檢管道的漏磁數據和渦流數據作為檢測數據,將所述檢測數據輸入到所述檢測神經網絡,由所述檢測神經網絡獲取所述待檢管道的傷損數據。
優選的,獲取訓練數據和檢測傷損步驟中,施加所述磁場和所述電磁線圈的移動位置同步。
優選的,獲取訓練數據和檢測傷損中,獲取所述漏磁數據的變化幅度,作為第一對比值,獲取所述渦流數據的變化幅度,作為第二對比值,將所述第一對比值和所述第二對比值進行對比,獲取比對值,由所述比對值區分所述傷損處于所述管道的內壁或外壁。
優選的,設置所述比對值的閾值,當所述比對值大于所述閾值時,所述傷損處于所述管道的外壁,當所述比對值小于所述閾值時,所述傷損處于所述管道內壁。
優選的,所述訓練數據和所述檢測數據還包括檢測速度和/或采樣頻率。
優選的,通過融合檢測板同步獲取所述漏磁數據和渦流數據,所述融合檢測板包括獲取所述漏磁數據的漏磁檢測模塊和獲取所述渦流數據的渦流檢測模塊。
優選的,所述漏磁檢測模塊包括多路與所述管道軸向方向相同的x軸霍爾傳感器,以及垂直于所述管道軸向方向的z軸霍爾傳感器,通過x軸霍爾傳感器和z軸霍爾傳感器獲取所述漏磁數據。
優選的,所述渦流檢測模塊包括輸出電路、電橋電路、差分放大電路和檢波電路;所述輸出電路通過所述電橋電路與所述差分放大電路電性連接,所述差分放大電路與所述檢波電路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傷損數據包括傷損長度、傷損寬度和/或傷損深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派光高速載運智慧感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南京派光高速載運智慧感知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8284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耐高溫多用途光纜
- 下一篇:一種輕質安全的全介質自承式架空引入光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