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檢測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77812.8 | 申請日: | 2022-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4652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1 |
| 發明(設計)人: | 熊德文;袁龍泉;梅慧浩;李福海;陳昭;唐慧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02 | 分類號: | G01N3/02;G01N3/08;G01N3/20;G01N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華智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代維凡 |
| 地址: | 430061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活性 粉末 混凝土 性能 檢測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檢測裝置及方法,性能檢測裝置包括原料混合裝置、混凝土輸送泵、混凝土成型腔、性能檢測裝置;性能檢測裝置包括壓力施加裝置、變形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千分尺;性能檢測方法包括:步驟S1?S13。本方案用于對超高延性混凝土澆筑成的建筑用料進行力學性能分析,包括考慮泵送壓力對澆筑時的影響,通過將超高延性混凝土澆筑成塊狀、方形和柱形三種建筑物中經常使用到的形狀,分類進行力學分析,便于得到不同的力學結果,進而得到該類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彎曲強度和彎曲韌性,從而判斷出該類混凝土是否屬于規范中的Ⅰ類高延性混凝土,體現超高延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新型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檢測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活性粉末混凝土即為新型超高延性混凝土,是基于微觀力學與斷裂力學原理,以水泥、粉煤灰等為原材料的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具有超高延性、高耐損傷能力、高耐久性、高抗拉強度以及良好的裂縫控制能力。混凝土作為建造建筑用的最基礎的原料,針對不同的地形的自然條件,需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成分,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對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的混凝土塊進行力學分析,特別是針對活性粉末混凝土這種新興材料,現有技術中沒有針對混凝土的澆筑過程進行合理分析的系統,導致很多建筑物修建成功后不符合標準,造成大量的經濟和財產損失。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精度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檢測裝置及方法。
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提供一種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檢測裝置,其包括原料混合裝置、混凝土輸送泵、混凝土成型腔、性能檢測裝置;
原料混合裝置將配比好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原料進行混合,并利用符合規格的水混合成混凝土漿;
混凝土輸送泵將混凝土漿輸送到混凝土成型腔,混凝土輸送泵的輸送管道上設置有泵壓傳感器,檢測泵送壓力;
混凝土成型腔包括塊狀成型腔、方形成型腔和柱形成型腔,混凝土漿在塊狀成型腔、方形成型腔和柱形成型腔內形成塊狀、方形和柱形的混凝土塊;塊狀成型腔、方形成型腔和柱形成型腔外表面均設置有加熱裝置,控制混凝土漿凝固成型的溫度。
性能檢測裝置包括壓力施加裝置、變形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千分尺;
壓力施加裝置向混凝土塊施加壓力,變形傳感器用于檢測壓力施加裝置向混凝土塊施加壓力時的變形情況,壓力傳感器用于檢測壓力施加裝置向混凝土塊施加的壓力,千分尺用于檢測施加裝置向混凝土塊施加壓力時產生裂紋的寬度。
本方案提供一種利用上述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檢測裝置對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進行檢測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按照設定的原料配比配成活性粉末混凝土原料,并在原料混合裝置內混合均勻;
S2:向活性粉末混凝土原料中加入符合規格的水,攪拌均勻,形成混凝土漿;
S3:調整混凝土輸送泵的泵送壓力為額定泵送壓力T,將混凝土漿分別澆筑到N個塊狀成型腔內;
S4:泵壓傳感器每隔一段設定時間t采集一次泵送壓力,每完成一個塊狀成型腔的澆筑,形成該塊狀成型腔澆筑時的泵送壓力數據組(T1,T2,···,Tn),n為該塊狀成型腔在澆筑的過程中采集泵送壓力的次數;
S5:N個塊狀成型腔澆筑完成后,形成N個塊狀成型腔的泵送壓力數據組;
S6:計算每個泵送壓力數據組中泵送壓力Tn與額定泵送壓力T的誤差平均值:δT平均=(|T1-T|+|T2-T|+···+|Tn-T|)/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未經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7781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