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殘渣收集功能的管件內壁打磨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76402.1 | 申請日: | 2022-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22740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5 |
| 發明(設計)人: | 姚曉彤;苑龍山;王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聚西廷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B5/40 | 分類號: | B24B5/40;B24B41/04;B24B55/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吳亞東 |
| 地址: | 221300 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高新***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殘渣 收集 功能 內壁 打磨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殘渣收集功能的管件內壁打磨裝置,屬于打磨技術領域,包括殼體,殼體一端安裝有可轉動的打磨裝置,另一端安裝有驅動裝置,殼體內部設有貫穿孔,貫穿孔中部安裝有多層過濾層以及鼓風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可將本裝置塞入管件內部,本裝置在管件內部移動的同時可對管件內壁進行打磨,且打磨過程中可對打磨殘留的殘渣進行收集,本裝置的打磨片為螺旋狀,在打磨的過程中,可將物料朝著入料層輸送,由入料層輸送至過濾層,雙層過濾層可將打磨殘渣收集,防止灰塵對空氣造成污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殘渣收集功能的管件內壁打磨裝置,屬于管件打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打磨工序為工業生產過程中常用到工序步驟,在塑料管打磨過程中,外壁容易打磨,內壁打磨較為困難,且在打磨過程中,打磨所留下的殘渣較難清理,特別是當管件長度較長,管件內部的殘渣則更難清理,而且普通的打磨設備在打磨過程中會對空氣造成污染,令工作人員將灰塵等吸入體內,對工作人員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因此,需要一種方便打磨管件內壁且可收集打磨殘渣的管件內壁打磨裝置。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殘渣收集功能的管件內壁打磨裝置,能夠實現打磨管體內壁且將打磨殘渣收集的塑料管件內壁打磨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殘渣收集功能的管件內壁打磨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一端安裝有可轉動的打磨裝置,另一端安裝有驅動裝置,所述殼體內部設有貫穿孔,所述貫穿孔中部安裝有多層過濾層以及鼓風裝置;
所述打磨裝置包括打磨體,所述打磨體包括圓臺端和圓柱端,圓臺端轉動安裝在殼體端部,圓柱端沿軸線方向依次設置密封層、入料層和打磨層,所述打磨體的內部設置通風孔,所述通風孔的一端貫穿圓臺端部,另一端與入料層連通。
優選地,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若干個驅動部,每個所述驅動部均包括第一支桿、第二支桿和第三支桿,所述第一支桿和第二支桿的一端轉動安裝在殼體外壁上,所述第三支桿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支桿和第二支桿遠離殼體的一端鉸接,所述第三支桿的延伸方向始終與殼體軸線平行。
優選地,所述第三支桿的兩端均轉動安裝有驅動輥,兩個所述驅動輥之間通過履帶連接,所述第三支桿的任意一端安裝有驅動對應驅動輥轉動的電機,所述殼體上轉動安裝有多個與驅動部一一對應的氣彈簧,所述氣彈簧的輸出端鉸接在對應第一支桿上。
優選地,所述第三支桿兩端的驅動輥對應安裝有兩個履帶,所述履帶表面設有傾斜布置的耐磨層,每組履帶所對應的耐磨層傾斜方向為相向布置。
優選地,所述入料層包括若干個入料口,若干個所述入料口周向均勻排布在打磨體上,所述入料口通過若干個彎曲的管道與通風孔連接。
優選地,所述打磨層包括形狀為螺旋形的打磨片,所述螺旋形的打磨片至少環繞所述打磨體一周,所述打磨片的兩端之間留有間隙。
優選地,所述貫穿孔的中部為圓柱孔,兩端為錐孔,位于殼體移動方向前端的錐孔與打磨體圓臺轉動連接,遠離打磨體一端的錐孔安裝有鼓風裝置。
優選地,所述圓柱孔的內部安裝有第一過濾層和第二過濾層,所述第一過濾層和第二過濾層均為圓臺形,且所述第一過濾層和第二過濾層之間留有間隙。
優選地,所述打磨體中部和鼓風裝置內部的風扇通過輸出軸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可將本裝置塞入管件內部,本裝置在管件內部移動的同時可對管件內壁進行打磨,且打磨過程中可對打磨殘留的殘渣進行收集,本裝置的打磨片為螺旋狀實現在打磨的過程中,可將物料朝著入料層輸送,再由入料層輸送至過濾層,雙層過濾層可將打磨殘渣收集,防止灰塵對空氣造成污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圖1中A-A處剖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聚西廷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徐州聚西廷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7640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