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3D打印的表面復合涂層鈦網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175866.0 | 申請日: | 2022-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9955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16 |
| 發明(設計)人: | 唐三;周雄;王喆;程一竹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亞洲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L27/06 | 分類號: | A61L27/06;A61L27/18;A61L27/34;A61L27/32;A61L27/30;A61L27/50;A61L27/54;B33Y70/10;B33Y8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達德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潘行 |
| 地址: | 430206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東湖高新***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打印 表面 復合 涂層 制備 方法 | ||
本申請涉及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3D打印的表面復合涂層鈦網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得到骨缺損部位的掃描數據;進行模型設計,后進行修正和校準,得到模型數據;塑型,得到鈦網;得到多巴胺溶液;將鈦網加入多巴胺溶液中進行攪拌混合,后洗滌和烘干,得到聚多巴胺微球修飾鈦網;得到含生長因子的礦化引導組織再生層溶液;將含生長因子的礦化引導組織再生層溶液3D打印到聚多巴胺微球修飾修飾鈦網上,進行后處理,得到表面復合含生長因子的礦化引導組織再生涂層鈦網,從而提高鈦網的生物活性。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3D打印的表面復合涂層鈦網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顱骨缺損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繼發性疾病,主要見于各種外傷和術后,例如電擊傷、車禍傷、槍彈傷、顱骨惡性腫瘤切除、先天性畸形和去顱骨瓣減壓術后等,原則上最大直徑超過3cm以上的顱骨缺損需進行顱骨重建手術,當顱骨缺損超過3cm,就可以產生對應的臨床癥狀;成功的顱骨重建需滿足3個要求:(1)保持硬腦膜的完整性,即大腦的保護;(2)顱腦與外界之間的屏障保護,即生物力學穩定;(3)維持頭部正常穹窿狀外形,即美學要求,理想的顱骨缺損修復材料滿足下列特征:(1)獲取方便;(2)生物相容性高;(3)能夠完全匹配缺損部位和延展性好;(4)生物力學性能好,大腦屏障保護,抗外力;(5)具有誘導成骨潛能;(6)頭顱影像檢查兼容;(7)耐感染性。
目前,應用于臨床的顱骨修復材料主要有自體骨、同種異體骨、異種異體骨和人工骨材料,其特征如下:
(1)自體骨:自體骨修復是顱骨重建的金標準,由于自體骨組織具有良好的骨傳導性和組織相容性,并且無免疫排斥反應,且術后股外漏率低,但存在供區有限、塑形困難、增加二次創傷和移植骨具有較高的骨吸收率等問題,臨床應用受限;
(2)同種異體骨:同種異體骨一般是經過特殊的滅菌處理,不會出現一般的傳染病,并且無免疫原性,同種異體骨術后可與自體組織生物性結合,允許組織血管化和自體組織的長入重建,但術后的高感染率、移植骨吸收率以及宗教、倫理等因素限制了同種異體骨在顱骨缺損上的臨床應用;
(3)異種異體骨:異種異體骨的來源豐富,但免疫原性較強,臨床上使用的凍干骨、煅燒骨和脫蛋白骨是將動物骨組織分別經過凍干、高溫煅燒、輻照和脫鈣等處理,去除了細胞,膠原等有機成分,保留了天然孔隙結構,消除了抗原性,但組織機械強度小,疏松易碎,力學強度差,降低了可塑性;
(4)人工骨材料:臨床上常用的人工顱骨修復材料主要有羥基磷灰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醚醚酮和鈦網等,其中,由于臨床上使用的鈦網多為成品鈦網,其可以維持穩定的空間結構和力學性能,可以根據不同的缺損情況進行重新裁剪和塑形,通常需要重復多次,并且手工塑形往往誤差較大,制作的修復假體契合性較差,精準度較低,不能完全達到匹配的效果,加之在塑形過程中易形成銳利的邊緣,增加了術后鈦網暴露的風險,同時由于鈦網屬于生物惰性材料,不具有生物活性,不能與軟組織快速融合,不能有效促進骨組織修復再生。
因此如何快速制備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鈦網材料,是目前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3D打印的表面復合涂層鈦網的制備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鈦網材料的難以快速制備且生物活性低的技術問題。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3D打印的表面復合涂層鈦網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得到骨缺損部位的掃描數據;
根據所述掃描數據進行模型設計,后進行修正和校準,得到模型數據;
根據所述模型數據進行塑型,得到與骨缺損部位相匹配的鈦網;
得到多巴胺溶液;
將所述鈦網加入所述多巴胺溶液中進行攪拌混合,后進行洗滌和烘干,得到聚多巴胺微球修飾鈦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亞洲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武漢亞洲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7586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