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金屬夾層鈍化層的GaN基激光二極管結構及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75016.0 | 申請日: | 2022-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523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27 |
| 發明(設計)人: | 吳烈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格恩半導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S5/20 | 分類號: | H01S5/20;H01S5/028;H01S5/32;H01S5/32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慧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55 | 代理人: | 戴麗偉 |
| 地址: | 237161 安徽省六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金屬 夾層 鈍化 gan 激光二極管 結構 制造 方法 | ||
1.一種具有金屬夾層鈍化層的GaN基激光二極管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N電極(101)、n型GaN襯底(102)、N覆蓋層(103)、N波導層(104)、發光活性層(105)、P波導層(106)、P型電子阻擋層(107)和鈍化層(108);
所述n型GaN襯底(102)、N覆蓋層(103)、N波導層(104)、發光活性層(105)、P波導層(106)、P型電子阻擋層(107)依次層疊設置在所述N電極(101)上,所述P型電子阻擋層(107)的上表面凸出設置有脊條,所述脊條具有頂面和側面,所述脊條包括P覆蓋層(110)和依次疊設在所述P覆蓋層(110)上的P接觸層(111)、P接觸電極層(112);
所述鈍化層(108)包括第一鈍化層(1081)和第二鈍化層(1082),所述第一鈍化層(1081)和第二鈍化層(1082)均為SiO2層,所述第一鈍化層(1081)設置在所述P型電子阻擋層(107)的上表面,位于所述脊條的兩側,所述第二鈍化層(1082)置于所述第一鈍化層(1081)的上表面;
所述第二鈍化層(1082)上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相通的豎槽(10821)和橫槽(10822),所述橫槽內設置有第一金屬層(113),在所述第二鈍化層(1082)的上表面及所述脊條上設置有作為P電極(109)的第二金屬層,所述P電極(109)具有與所述豎槽(10821)相對應的凸起部(1091),所述豎槽(10821)的橫截面積小于所述橫槽(10822)的橫截面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金屬夾層鈍化層的GaN基激光二極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槽(10822)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中至少一種,所述豎槽(10821)為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金屬夾層鈍化層的GaN基激光二極管結構,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橫槽(10822)為長方形時,在所述脊條的長度方向上,所述橫槽(10822)的長度與所述脊條的長度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金屬夾層鈍化層的GaN基激光二極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槽(10822)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橫槽(10822)分別位于所述脊條的兩側,每個所述橫槽(10822)對應多個所述豎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金屬夾層鈍化層的GaN基激光二極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槽(10822)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橫槽(10822)分別位于所述脊條的兩側;所述豎槽(10821)的數量為多個,每個所述橫槽(10822)對應一個或多個所述豎槽(1082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金屬夾層鈍化層的GaN基激光二極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鈍化層(108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鈍化層(1081)的厚度。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金屬夾層鈍化層的GaN基激光二極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鈍化層(1081)的厚度與所述第二鈍化層(1082)的厚度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P覆蓋層(110)的厚度與所述P接觸層(111)的厚度之和。
8.一種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具有金屬夾層鈍化層的GaN基激光二極管結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在P接觸層(111)上制作圖形化的光刻膠,以所述圖形化的光刻膠為掩模,對依次層疊設置在P型電子阻擋層(107)上的P覆蓋層(110)和P接觸層(111)進行蝕刻形成脊條,所述脊條凸出于P型電子阻擋層(107)的上部表面,所述脊條具有頂面和側面;
S2、去除圖形化的光刻膠,在P型電子阻擋層(107)的上表面生長第一層SiO2而形成第一鈍化層(1081),第一鈍化層(1081)位于所述脊條的兩側;
S3、在第一鈍化層(1081)制作圖形化的光刻膠,以所述圖形化的光刻膠為掩模,在第一鈍化層(1081)的部分上表面進行金屬鍍膜而形成第一金屬層(113);
S4、去除圖形化的光刻膠,在第一鈍化層(1081)的上表面及第一金屬層(113)上生長第二層SiO2而形成第二鈍化層(1082),第二鈍化層(1082)完全覆蓋第一金屬層(113),使得第一金屬層(113)所在位置作為所述第二鈍化層(1082)的橫槽(10822);
S5、在第二鈍化層(1082)制作圖形化的光刻膠,以所述圖形化的光刻膠為掩模,在第二鈍化層(1082)的上表面進行蝕刻掉部分第二層SiO2而裸露部分第一金屬層(113),使得被蝕刻掉第二層SiO2的部分形成與所述橫槽(10822)相通的豎槽(10821);所述豎槽(10821)的橫截面積小于所述橫槽(10822)的橫截面積;
S6、去除圖形化的光刻膠,在P接觸層(111)的上表面進行金屬鍍膜而形成P接觸電極層(112),使得所述脊條還具有P接觸電極層(112);或者,在P接觸層(111)的上表面進行金屬鍍膜而形成P接觸電極層(112),使得所述脊條還具有P接觸電極層(112),之后去除圖形化的光刻膠;
S7、在第二鈍化層(1082)制作圖形化的光刻膠,以所述圖形化的光刻膠為掩模,在第二鈍化層(1082)的上表面和所述脊條上進行金屬鍍膜而形成作為P電極(109)的第二金屬層,在第二金屬層制作完成之后,去除圖形化的光刻膠;其中,金屬鍍膜時的部分金屬沉積在所述豎槽(10821)內使得所述第二金屬層具有與所述豎槽(10821)相對應的凸起部(1091),P電極(109)與第一金屬層(113)形成電性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格恩半導體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格恩半導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7501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