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治果蔬真菌病害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74943.0 | 申請日: | 2022-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061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0 |
| 發明(設計)人: | 祝春華;余冬冬;賈朋朋;李迎鋒;何孟夏 | 申請(專利權)人: | 赤天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C12N1/20;C12N11/14;C12N1/04;A01N63/38;A01N63/22;A01N63/20;A01P3/00;C12R1/07;C12R1/885;C12R1/01 |
| 代理公司: | 鄭州銘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4 | 代理人: | 張鵬 |
| 地址: | 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睢陽***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治 真菌 病害 復合 微生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1.一種防治果蔬真菌病害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其特征在于,各組分按重量份數包括:長枝木霉菌液12-18份、側孢短芽孢桿菌液10-15份、解淀粉芽孢桿菌液8-12份、載體20-25份、壁材25-35份、保護劑9-18份;
所述載體為高嶺土;所述壁材為木薯淀粉與改性瓜爾膠的混合物;所述保護劑為β-環糊精、海藻酸鈉和棕櫚酸的混合物;所述長枝木霉菌液、側孢短芽孢桿菌液、解淀粉芽孢桿菌液中有效活菌數分別不少于1.0×1010cfu/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果蔬真菌病害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由以下步驟制備:(1)將長枝木霉菌、側孢短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分別接種于對應的種子培養基中,25-32℃、180-250r/min搖床培養10-16h,得種子液;(2)將種子液分別用對應的發酵培養基中發酵培養,至各自菌液中有效活菌數不少于在1.0×1010cfu/g時,停止發酵,得菌液;(3)將菌液與載體混合均勻,使載體充分吸附菌體,得囊芯;(4)囊芯中加入壁材和保護劑,攪拌30-40min使其糊化,然后真空噴霧冷凍干燥,真空噴霧冷凍干燥結束后收集所得產物,得復合微生物菌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果蔬真菌病害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其特征在于,所述長枝木霉菌的種子培養基為PDA培養基;所述側孢短芽孢桿菌的種子培養基為LB培養基;所述解淀粉芽孢桿菌的種子培養基為NA培養基。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果蔬真菌病害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其特征在于,所述長枝木霉菌的發酵培養基配方為:馬鈴薯10g/L、葡萄糖12g/L、酵母浸膏2g/L、KH2PO41g/L、FeSO40.6g/L、蒸餾水1L,PH為6.8-7.2、接種量4%;所述側孢短芽孢桿菌的發酵培養基配方為:蛋白胨12g/L、葡萄糖8g/L、CaCl20.2g/L、MnSO40.2g/L、PH為7.0-7.2、接種量4%;所述解淀粉芽孢桿菌的發酵培養基配方為:豆粕12g/L;蛋白胨5g/L、葡萄糖3g/L、Na2HPO4·12H2O0.4g/L、KH2PO40.03g/L、CaCl20.1g/L、蒸餾水1L,PH為7.2-7.4、接種量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果蔬真菌病害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薯淀粉與改性瓜爾膠的質量比為5-7:8-10;所述保護劑中β-環糊精、海藻酸鈉和棕櫚酸的質量比為:4-7:15-18:3-5。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果蔬真菌病害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瓜爾膠由以下步驟制備:(1)將10g三聚氯氰和50g水,攪拌均勻,然后在0℃下滴加濃度10.5%的對氨基苯磺酸鈉溶液100克,調節保持pH值為8.5,30min內,pH值無變化,反應結束,抽濾、洗滌、干燥后得瓜爾膠改性劑;(2)將瓜爾膠改性劑40g、異丙醇60g和重量濃度為35%的氫氧化鈉溶液30mL混合均勻,然后噴灑在200g的瓜爾膠原粉上,55℃下攪拌反應3h,冷卻至室溫,調節pH值調至6.0,用氣流干燥法干燥,獲得陰離子瓜爾膠,所述陰離子取代度為0.42,1%水溶液25%粘度為6000cps,水不溶物含量為3.21%。
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的防治果蔬真菌病害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用于防治果蔬立枯病。
8.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的防治果蔬真菌病害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直接應用于果蔬的根和種子,具體應用方法為:將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與水混合制成漿液,將果蔬種子或幼苗根系沾取漿液,然后種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赤天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赤天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7494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