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的電腦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164841.0 | 申請日: | 2022-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640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昊;龍江;鐘金順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思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3218 | 分類號: | G06F1/3218;G06F11/30;G06F11/32;H04N7/18;H04N17/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 地址: | 510640 廣東省廣州市天***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計算機 視覺 識別 技術 電腦屏幕 顯示 控制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基于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的電腦屏幕顯示控制系統,通過智能PDU設備監測與之連接的電腦、顯示器和AI分析設備;AI分析設備對攝像裝置的監測環境進行檢測;當智能PDU設備監測到AI分析設備的工作狀態正常且攝像裝置的監測環境檢測正常時,AI分析設備根據攝像裝置回傳的監控畫面,利用多目標時空追蹤算法進行竊照竊抄行為的監測,若監測存在竊照竊抄行為,則智能PDU設備中斷顯示器的供電,實現事前控制,對電腦信息進行保護。本方案還提供一種電腦屏幕顯示控制方法,在不改變用戶的電腦使用環境的情況下,保障監測環境正常工作,有效防止竊照竊抄造成的電腦信息泄露,實現事前控制,對于信息保護有著突出的效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信息技術安全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的電腦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和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防止電腦信息泄露的方式,一般包括系統授權控制、禁封外設接口、屏幕水印。然而,目前依然會發生大量的數據泄露事件,其中一個原因就在于內部用戶在獲得訪問權限之后,可以不依賴于電腦連接,直接通過手機竊照的行為,帶走相關信息資料。而屏幕水印的方式,在用戶采用OCR技術進行處理后,原來的水印將不產生任何效用。
此外,有一些采用計算機視覺技術來識別用戶行為的監測環境,有的是只能監測到疑似線索并事后告警,無法事前控制;有的需要在電腦上安裝插件,并且在電腦和顯示器之間外接設備,無法適應涉密環境下的電腦環境,使用受限。
現有技術公開了一種檢測視頻圖像線路連接狀態的方法及裝置,其方案具體為:獲取目標設備的設備信息;檢測目標設備的設備信息是否與預先設置的防竊照設備的設備信息是否一致;在目標設備的設備信息與預先設置的防竊照設備的設備信息一致時,輸出正常顯示畫面給目標設備,以便目標設備將正常顯示畫面發送給顯示設備進行顯示。該方案雖然能夠判斷設備視頻圖像線路的實時連接狀態,防止用戶私自拆卸數據保護設備,一定程度上解決數據泄露帶來的安全隱患的問題,但其需要在電腦上安裝APP,對用戶現有的電腦環境改變大,而且在涉密環境下(電腦不允許安裝第三方插件,不允許外接設備)無法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以上至少一種技術缺陷,提供一種基于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的電腦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和方法,在不改變用戶的電腦使用環境的情況下,保障監測環境正常工作,有效防止竊照竊抄造成的電腦信息泄露,實現事前控制,對于信息保護有著突出的效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基于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的電腦屏幕顯示控制系統,包括智能PDU設備、AI分析設備、攝像裝置、電腦和顯示器;所述智能PDU設備監測與之連接的電腦、顯示器和AI分析設備;所述AI分析設備與攝像裝置連接,對攝像裝置的監測環境進行檢測;所述電腦與顯示器信號連接;其中:當智能PDU設備監測到AI分析設備的工作狀態正常且攝像裝置的監測環境檢測正常時,AI分析設備根據攝像裝置回傳的監控畫面,利用多目標時空追蹤算法進行竊照竊抄行為的監測,若監測存在竊照竊抄行為,則智能PDU設備中斷顯示器的供電,實現事前控制,對電腦信息進行保護。
上述方案中,通過AI分析設備進行竊照竊抄行為的監測,可以在不改變用戶電腦使用環境的情況下,保證監測環境正常工作。當遇到用戶私自移除和破壞用于目標檢測和行為分析的檢測環境時,直接中斷顯示器的供電顯示;在恢復監測環境之后,則自動恢復顯示器的供電顯示。
其中,智能PDU設備同時監測AI分析設備、電腦和顯示器,若AI分析設備未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則中斷顯示器的供電,并形成日志,同時生成告警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思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思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6484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