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城市河道無人巡航及污染跟蹤定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58430.0 | 申請日: | 2022-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2440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4 |
| 發明(設計)人: | 鄭瀟;楊帆;何德峰;胡林濤;楊喆;郭子瑜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18 | 分類號: | G01N33/18;G01S19/48;G01C2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紅芳 |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城市 河道 無人 巡航 污染 跟蹤 定位 方法 | ||
一種城市河道無人巡航及污染跟蹤定位方法,屬于無人監測技術領域。它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采用自動尋污船進行巡航,自動尋污船上搭載紅外傳感器,自動尋污船進入巡航模式,通過紅外傳感器對河岸進行檢測,在河道內采用類方波路徑規劃來進行污染物搜索;步驟2、自動尋污船進入污染跟蹤模式,依據污染物濃度變化率大小,確定污染跟蹤方向和污染檢測步長,逐步接近污染源,最終確定污染源位置。本發明區別于傳統的等步長濃度檢測方法,將脫離循環的條件設置為與步長大小有關,步長大小又關聯污染物濃度,實現動態的污染跟蹤過程,避免了自動尋污船出現原地打轉、忽略部分污染源的問題,達到自動巡航、精確跟蹤污染物、有效定位污染源的目標。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無人監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城市河道無人巡航及污染跟蹤定位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河道污染問題日趨嚴重,每天的污水排放量達到為11×108m3。傳統的水質監測手段主要依靠定點安裝監測設備及人為巡邏兩種,前者由于河道支流眾多,若是沿河安裝監測設備成本過高,后者由于人為巡邏頻繁,其乘坐的沖鋒舟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城市河道無人巡航及污染跟蹤定位方法,以自動尋污船為硬件基礎,實現自動尋污船的污染跟蹤、污染源定位目標,減少河道監測成本與人力成本,同時避免二次污染。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實現自動尋污船的污染跟蹤、污染源定位目標的城市河道無人巡航及污染跟蹤定位方法。
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城市河道無人巡航及污染跟蹤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采用自動尋污船進行巡航,自動尋污船上搭載紅外傳感器,自動尋污船進入巡航模式,通過紅外傳感器對河岸進行檢測,在河道內采用類方波路徑規劃來進行污染物搜索;
步驟2、自動尋污船進入污染跟蹤模式,依據污染物濃度變化率大小,確定污染跟蹤方向和污染檢測步長,逐步接近污染源,最終確定污染源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1中,當搭載在自動尋污船上的紅外傳感器檢測到河岸為直線時,采用以下路徑規劃方案:設P點為起始坐標點,P點位于靠近河岸的河水中,自動尋污船從P點開始,沿河岸逆流而上,行駛軌跡平行于河岸線;設河道寬度為d,自動尋污船沿河岸航行d路程之后,向河道中央方向旋轉90度,同時考慮河流速度影響,將自動尋污船速度矢量方向保持與河岸線垂直,橫向行駛通過河道;當自動尋污船與另一邊河道距離達到安全距離時,自動尋污船向河道上游方向旋轉90度,行駛軌跡保持與河岸線平行,繼續沿河岸航行d路程,不斷重復上述操作,直至到達巡航任務終點。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1中,當搭載在自動尋污船上的紅外傳感器檢測到河岸為曲線時,采用以下路徑規劃方案:設P點為起始坐標點,P點位于靠近河岸的河水中,自動尋污船從P點開始,沿河岸逆流而上,行駛速度矢量方向始終平行于河岸線對應點位的切線;設河道寬度為d,自動尋污船沿河岸航行d路程之后,向河道中央方向旋轉90度,同時考慮河流速度影響,將自動尋污船速度矢量方向保持與河岸線切線垂直,橫向行駛通過河道;當自動尋污船與另一邊河道距離達到安全距離時,自動尋污船向河道上游方向旋轉α度,α為自動尋污船速度矢量與另一邊河道切線的夾角,行駛軌跡保持與河岸線切線平行,繼續沿河岸航行d路程,不斷重復上述操作,直至到達巡航任務終點。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設步長為r,污染物濃度為c,自動尋污船每前進一個步長檢測一次水質,第i次檢測水質時的步長為ri,濃度為ci,且巡航模式下的步長為r0,n為自動尋污船航行了n次步長的步數,其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步驟1,自動尋污船在剛檢測到污染物時,若尋污船速度方向與河流速度方向平行則進入步驟2,若尋污船速度方向與河流速度方向垂直則進入步驟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大學,未經浙江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584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