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煤礦裝藥封孔迎臉防護一體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44937.0 | 申請日: | 2022-0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8893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1 |
| 發明(設計)人: | 甘林堂;黃文堯;江維中;李亮;謝平;吳紅波;徐穎;劉明鎧;王光勝;吳浩仁;徐華生;李洪偉;汪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42D3/04 | 分類號: | F42D3/04;F42D1/08;F42D1/00;F42D5/00;E21D9/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楊來寶 |
| 地址: | 232001***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煤礦 裝藥封孔迎臉 防護 一體機 | ||
1.煤礦裝藥封孔迎臉防護一體機,包括,氣動履帶車(10)、裝藥機(12)、炮泥封孔機(13)、四連桿機構、施工操作平臺(40)及其迎臉防護網、操控系統(11),且集于一體設置在氣動履帶車(10)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氣動履帶車(10)一側設置有裝藥機,所述氣動履帶車(10)的另一側設置有炮泥封孔機,所述氣動履帶車(10)前端設置有四連桿機構,所述氣動履帶車(10)后端設置有站人平臺(14),所述四連桿機構前端設置有施工操作平臺(40),所述施工操作平臺(40)前側設置有迎臉防護網;
所述四連桿機構的前端設置有所述施工操作平臺(40)和迎臉防護網,所述施工操作平臺(40)包括底板(41)、通過鉸鏈(52)分別設置在所述底板(41)兩端的側板(50),所述底板(41)的上表面設置有一對圍欄(42),所述圍欄(42)豎直設置在所述底板(41)的內外兩側,位于外側的所述圍欄(42)的頂部外壁設置有第一安裝筒(43),位于內側的所述圍欄(42)的頂部外壁設置有第一限位筒(48),所述圍欄(42)頂部設置有防護鏈(47),所述防護鏈(47)的前端設置有限位件(49),所述第一安裝筒(43)內豎直設置有固定架(44),所述固定架(44)為U型結構,且固定架(44)外壁均勻設置有掛鉤(45),兩個所述側板(50)上表面的外側均設置有安裝環(51),且所述安裝環(51)等間距設置,所述底板(41)內側中間位置豎直設置有豎桿(57),所述豎桿(57)的兩側壁分別設置有伸縮油缸(58),所述伸縮油缸(58)的伸縮端分別與所述側板(50)連接;
所述迎臉防護網位于施工操作平臺(40)的正前方,所述迎臉防護網由多根內穿鋼絲繩的膠管(46)構成,且膠管(46)呈等間隔分布,所述膠管(46)兩端分別固定于安裝環(51)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礦裝藥封孔迎臉防護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連桿機構(33)設置在所述氣動履帶車(10)的左側頂端,所述氣動履帶車(10)的左側豎直設置有立柱,所述四連桿機構(33)設置在所述立柱(30)頂部,在所述四連桿機構(33)的下方對應所述立柱(30)的左側設置有支撐油缸(34),所述支撐油缸(34)的輸出端57與所述四連桿機構(33)下表面鉸接,所述四連桿機構(33)的前端通過安裝板(38)與底板(41)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礦裝藥封孔迎臉防護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50)的前端設置有一對第二安裝筒(54),所述第二安裝筒(54)內可拆卸式插設有防護架(53),所述防護架(53)的側壁設置有第二限位筒(55),所述第一限位筒(48)與所述第二限位筒(55)相對應,且第一限位筒(48)與所述第二限位筒(55)通過限位件(49)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礦裝藥封孔迎臉防護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1)底壁右側豎直設置有支撐桿(36),所述支撐桿(36)設置兩個,分布設置在所述底板(41)的兩端,所述支撐桿(36)側壁均勻設置有爬桿(3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礦裝藥封孔迎臉防護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膠管(46)分別貫穿所述掛鉤(45)。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礦裝藥封孔迎臉防護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1)表面均勻設置有第一通孔(411),所述側板(50)表面均勻設置有第二通孔(56)。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礦裝藥封孔迎臉防護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33)外壁沿長邊方向設置有限位槽(334),所述限位槽(334)內滑動設置有滑塊(332),所述滑塊(332)外壁設置有固定板(333),所述固定板(333)外壁設置有套管(331)。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礦裝藥封孔迎臉防護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39)的兩側豎直設置有限位桿(39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學,未經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4493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