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43374.3 | 申請日: | 2022-0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037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0 |
| 發明(設計)人: | 周良;許忠平;李偉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百康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26 | 分類號: | B29C45/26;B29C45/27;B29L1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汪海琴 |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注塑 模具 方法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注塑模具包括:型腔,型腔用于成型塑料產品,型腔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型腔由第一端向第二端彎曲或彎折延伸;冷流道,冷流道至少分別與第一端及第二端連通,或者冷流道至少分別與型腔靠近第一端及靠近第二端的位置連通;冷流道中用于成型支撐塑料產品的支撐結構。注塑方法包括:準備注塑模具;將塑料溶液注入冷流道,并從冷流道輸送至型腔;型腔中塑料溶液冷卻至常溫狀態形成塑料產品,冷流道中塑料溶液冷卻至常溫狀態形成支撐結構,支撐結構分別連接于塑料產品的不同位置;將支撐結構與塑料產品切割分離。本申請通過上述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的設置,使得成型后的塑料產品變形量減少,成品率高。
技術領域
本申請屬于注塑工藝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U形后壁光學透鏡來說,其注塑工藝具有以下特點:1、光學透鏡局部較厚,具有8-10mm,在注塑過程中容易收縮不均;2、光學透鏡呈U形,由于結構形狀限制,使得光學透鏡向內變形,調節難度大;3、光學透鏡為光學件,對光學和變形要求高。
目前,使用一般的模具成型光學透鏡,例如對于尺寸為116mm*75mm*17mm的光學透鏡,其變形量最高達到1.796mm,嚴重影響光學透鏡的產品性能,良品率低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采用現有模具注塑光學透鏡導致光學透鏡成品率低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
型腔,所述型腔用于成型塑料產品,所述型腔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型腔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彎曲或彎折延伸;
冷流道,所述冷流道至少分別與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連通,或者所述冷流道至少分別與所述型腔靠近所述第一端及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連通;所述冷流道中用于成型支撐所述塑料產品的支撐結構。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型腔由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彎曲或彎折圍合形成有空區,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相對間隔設置;
所述冷流道至少部分設于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之間;
或者,所述冷流道設置于所述空區中并靠近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的位置。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冷流道包括至少一組冷流道,所述冷流道包括兩個相互連通的分流道;
兩個所述分流道相背對的一端分別與所述型腔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連通;
或者,兩個所述分流道相背對的一端分別與所述型腔靠近所述第一端及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連通。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兩條所述分流道對稱連接;所述冷流道還具有進液口,所述進液口設于兩個所述分流道相連通的位置。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注塑模具具有至少兩個所述型腔及至少兩條所述冷流道,所述注塑模具還具有主流道,至少兩條所述冷流道分別連接于所述主流道與至少兩個所述型腔之間;
或者,所述注塑模具具有至少兩個所述型腔及至少兩條所述冷流道,至少兩條所述冷流道分別連接于至少兩個所述型腔。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冷流道與所述型腔之間通過澆口形成連接。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注塑模具還具有與所述冷流道連通的熱流道;
或者,所述冷流道用于外部熱注塑設備連通,以通過所述外部注塑設備向所述冷流道及所述型腔輸送塑料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百康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百康光學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4337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