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浮游生物自動采樣裝置及其自動采樣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139042.8 | 申請日: | 2022-0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598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01 |
| 發明(設計)人: | 胡紅娟;吳辰熙;敖鴻毅;熊雄;曾宏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1/14 | 分類號: | G01N1/14;G01N1/40;G01N3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達德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潘行 |
| 地址: | 430072***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浮游生物 自動 采樣 裝置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水生態監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浮游生物自動采樣裝置及其自動采樣方法,包括轉動控制箱,所述轉動控制箱上設置有樣品盤,樣品盤上側均勻布置有若干樣品瓶孔,樣品瓶孔內放置有樣品瓶,所述樣品盤上側設置有固定液進樣器;所述轉動控制箱上方布置有密封樣品桶,在密封樣品桶內布置有浮游生物網,浮游生物網底端通過樣品出口與所述樣品瓶相連;所述密封樣品桶底端設置有出水系統;所述密封樣品桶上側設置有樣品進管。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的浮游生物自動采集器,適用于湖庫、河流固定點位重復采樣,能夠長時間、自動采集浮游生物,節省科研人員工作時間,為監測浮游生物,評價水環境質量提供幫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生態監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浮游生物自動采樣裝置及其自動采樣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水體污染也在逐步加劇,我國大部分湖庫及河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水體已面臨嚴重的富營養化,藻類水華現象時有發生。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作為浮游生物的重要類群,幾乎存在于各種類型的水體中,在水體生態系統的生態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浮游生物對水體環境質量具有重要的指示和預警作用,對浮游生物進行監測有助于評估水環境質量,因此對浮游生物進行生態調查具有重要意義。浮游生物樣品的采集正在被廣泛應用。
現階段浮游生物定性及定量樣品采集基本是全人工采樣,對于一些需要定時監測的水體來說,大量的重復性勞動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開發一種能夠自動采集浮游生物的采樣器,能夠大幅提高采樣工作效率,對浮游生物研究及評價水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針對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浮游生物自動采樣裝置,包括轉動控制箱,所述轉動控制箱上設置有樣品盤,樣品盤上側均勻布置有若干樣品瓶孔,樣品瓶孔內放置有樣品瓶,所述樣品盤上側設置有固定液進樣器;所述轉動控制箱上方布置有密封樣品桶,在密封樣品桶內布置有浮游生物網,浮游生物網底端通過樣品出口與所述樣品瓶相連;所述密封樣品桶底端設置有出水系統;所述密封樣品桶上側設置有樣品進管,樣品進管上側連接有進樣控制箱,進樣控制箱上端連接有進水管,所述進樣控制箱通過沖洗進管與所述密封樣品桶相連通。
作為本發明的再進一步技術方案是:若干所述樣品瓶孔呈圓周狀布置在轉動控制箱表面。
作為本發明的再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浮游生物網為25號浮游植物網或13號浮游動物網。
作為本發明的再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轉動控制箱內布置有電源。
作為本發明的再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樣品進管通過若干支撐架與所述密封樣品桶相連。
作為本發明的再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沖洗進管、進水管、樣品進管為軟質管或硬質管。
作為本發明的再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固定液進樣器通過伸縮桿與所述轉動控制箱相連。
作為本發明的再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出水系統包括出水口和感應閥。
一種浮游生物的自動采樣方法,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浮游生物自動采樣裝置,包括如下步驟:
進水管一端接入采樣點位,另一端連接進樣控制箱,將水樣通過進水管加入到進樣控制箱內;
打開進樣控制箱,水樣通過樣品進管進入密封樣品桶,在密封樣品桶內進入浮游生物網過濾,出水系統感受到水壓后放水;待進樣量達到程序設定值后停止進樣,并關閉出水系統;
打開樣品出口,樣品進入到樣品瓶內,隨后沖洗進管打開,水流經沖洗進管進入到密封樣品桶內,從浮游生物網外側進行沖洗,此時出水系統感受到壓力后進行放水;待進樣量達到程序設定值后停止進樣;
當出水系統感受到密封樣品桶內過濾余水量減少到設定值時,出水系統關閉停止放水,浮游生物網的樣品出口再次打開,沖洗得到的樣品進入到樣品瓶內,進樣程序結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3904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