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鋼殼混凝土沉管外壁防腐監測電位監測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122734.1 | 申請日: | 2022-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6014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康臣;宋神友;劉磊;劉健;金文良;秦鐵男;許晴爽;夏豐勇;朱東旭;張馨予;宋世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科邁爾防腐科技有限公司;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1N27/26 | 分類號: | G01N27/26;G01N27/04;G01N27/20 |
| 代理公司: | 大連至誠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楊威;涂文詩 |
| 地址: | 116000 遼寧省大連市***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凝土 外壁 防腐 監測 電位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鋼殼混凝土沉管外壁防腐監測用電位監測系統,其中,基礎層鋪設于海底;沉管結構設置于基礎層上;基礎層設置有壟溝;第一電位監測系統設置于壟溝內;第一電位監測系統與監測裝置連接,以監測電位數據;監測裝置與工控機連接,以對監測裝置所監測到的電位數據進行顯示、存儲;遠程監控終端與工控機連接,以將監測裝置所監測到的電位數據傳送至所述遠程監控終端。本發明能夠在不損壞沉管結構表面涂層以及表面結構的情況下,實現對沉入水底的沉管結構的底面進行實時電位監測,并且能夠將所監測到的電位數據傳輸至遠程終端,使得技術人員能夠及時的掌握沉管結構的表面腐蝕狀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底監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鋼殼混凝土沉管外壁防腐監測用電位監測系統。
背景技術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簡稱深中通道)采用鋼殼混凝土沉管結構,屬于海洋工程關鍵配套結構,世界首次提出鋼殼混凝土沉管100年服役壽命耐久性要求。深中通道沉管鋼殼,目前采用行業內傳統的腐蝕防護措施:預留腐蝕厚度+重涂裝+犧牲陽極陰極保護。第一階段為“涂層防護為主、犧牲陽極為輔”的聯合防護;第二階段為“犧牲陽極+鋼管預留腐蝕厚度為主、涂層防護為輔”的聯合防護。鋼殼混凝土沉管結構一旦安裝回填完成,其鋼殼底部外壁的防腐系統幾乎是不可修復的,因此對鋼殼外壁的防腐系統建立可靠的長期監測手段。但目前國內在鋼殼混凝土沉管外壁腐蝕監測領域,尚缺乏成熟的成套技術標準、規范和施工經驗。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鋼殼混凝土沉管外壁防腐監測用電位監測系統,以克服上述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鋼殼混凝土沉管外壁防腐監測用電位監測系統,包括:基礎層、沉管結構、若干第一電位監測系統、監測裝置和工控機、遠程監控終端;
所述基礎層鋪設于海底;
所述沉管結構設置于所述基礎層上;
所述基礎層設置有壟溝;
所述第一電位監測系統設置于所述壟溝內,以實現當所述沉管結構與所述基礎層接觸時,所述第一電位監測系統與所述沉管結構的底面接觸,監測所述沉管結構底面的保護電位;
所述第一電位監測系統與所述監測裝置連接,以監測所述第一電位監測系統所監測到的電位數據;
所述監測裝置與所述工控機連接,以對所述監測裝置所監測到的電位數據進行顯示、存儲;
所述遠程監控終端與所述工控機連接,以將所述監測裝置所監測到的電位數據傳送至所述遠程監控終端。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電位監測系統包括第一封裝殼體、浮體結構、重力基礎結構、連接件、若干第一參比電極;
所述第一參比電極設置于所述第一封裝殼體內部,且所述第一參比電極的軸線垂直于所述第一封裝殼體的軸線,且所述第一參比電極貫穿所述第一封裝殼體,以實現當所述沉管結構與所述基礎層接觸時,所述第一參比電極與所述沉管結構的底面接觸,以通過所述第一參比電極對所述沉管結構的底面進行電位監測;
所述浮體結構設置于所述第一封裝殼體外部,以使得當所述沉管結構與所述基礎層接觸時,所述第一參比電極能夠緊貼所述沉管結構;
所述連接件一端與所述第一封裝殼體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重力基礎結構連接;
所述重力基礎結構設置于所述壟溝內;
所述第一參比電極與所述監測裝置連接。
進一步的,還包括若干第二電位監測系統,所述第二電位監測系統設置于所述沉管結構的外壁側面/外壁頂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科邁爾防腐科技有限公司;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未經大連科邁爾防腐科技有限公司;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227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