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下硐室拱腳梁下地基加固結構及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22276.1 | 申請日: | 2022-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26316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1 |
| 發明(設計)人: | 張鵬;楊守峰;時曉貝;王林輝;張春雷;楊貴生;王正松;李軍省;張建國;張繼清;馬振海;侯靖宇;李欣;田小芳;姜偉丹;楊富翔;胡奇凡;郭朝;劉穎;于學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12 | 分類號: | E02D3/12;E02D5/46;E02D5/74 |
| 代理公司: | 天津璽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37 | 代理人: | 陳杰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濱海新***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下 硐室拱腳梁下 地基 加固 結構 施工 方法 | ||
1.一種地下硐室的拱腳梁下地基加固結構,包括鋼管樁(1)、混凝土梁結構(2)、連接鋼筋(3)、錨桿(4)、錨板(5);混凝土梁結構(2)設置于地下硐室拱腳底部,鋼管樁(1)自混凝土梁結構(2)底面延伸進入地層,錨桿(4)自混凝土梁結構(2)側面延伸進入地層,錨板(5)預埋于混凝土梁結構(2)的底部內角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硐室的拱腳梁下地基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結構(2)為在地下硐室兩側單獨澆筑的鋼筋混凝土梁,為構成地下硐室的結構性混凝土;混凝土梁結構(2)頂部為斜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硐室的拱腳梁下地基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結構(2)至少在角部底面和側面上設有內部鋼筋骨架(21);所述鋼管樁(1)和錨桿(4)分別與鋼筋骨架(21)焊接連接;所述鋼管樁(1)和錨桿(4)內分別具有注漿混凝土。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硐室的拱腳梁下地基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管樁(1)與混凝土梁結構(2)內鋼筋骨架(21)主筋通過連接鋼筋(3)幫焊進行有效焊接,連接鋼筋(3)沿鋼管樁(1)焊接長度不下于50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硐室的拱腳梁下地基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管樁(1)打設角度與混凝土梁結構(2)斜面呈10°以內夾角,鋼管樁(1)不少于兩排,排間距0.3-0.8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硐室的拱腳梁下地基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鋼管樁(1)具有中空的管壁(11),管壁(11)內中央沿軸設有若干起固定和支撐作用的內組件,內組件包括與管壁(11)同軸設置的固定環(12)和沿所述固定環(12)外圈布置的定位支撐件(13),管壁(11)內還沿平行于軸向的方向設有二次注漿管(15)和至少一個縱向鋼筋(14),所述二次注漿管(15)和縱向鋼筋(14)均固定布置于所述固定環(12)外圈并由定位支撐件(13)間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硐室的拱腳梁下地基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環(12)、定位支撐件(13)、二次注漿管(15)和縱向鋼筋(14)相互焊接連接;所述定位支撐件(13)呈矩形框形;所述鋼管樁(1)的管壁(11)上設有若干第一出漿孔(16),沿鋼管樁(1)軸向均布并沿徑向交錯布置;所述二次注漿管(15)的側壁上設有若干第二出漿孔(17),沿二次注漿管(15)軸向均布并沿徑向交錯布置;二次注漿管(15)的第二出漿孔(17)上覆蓋有隔離塑膠帶(18)。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硐室的拱腳梁下地基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4)采用熱軋鋼焊管,錨桿(4)沿混凝土梁結構(2)的側面不少于兩排,排間距0.5m~1.0m,排內水平間隔0.5m~1.0m,排間交錯布置;
所述錨板(5)預埋于混凝土梁結構(2)的底部內角處,沿混凝土梁結構(2)通長設置,錨板(5)通過自帶的錨筋與混凝土梁結構(2)的鋼筋骨架(21)焊接連接。
9.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地下硐室的拱腳梁下地基加固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步驟一,確定施工參數及設備:根據地下硐室結構、尺寸及所處周圍地層情況,確定加固結構的施工參數及設備;
步驟二,打設錨桿(4):安裝側墻錨桿(4)并注漿;
步驟三,打設鋼管樁(1):采用鋼管樁(1)施工設備進行鉆孔并安裝管壁(11),在管壁(11)內安裝由內組件、二次注漿管(15)和縱向鋼筋(14)相互焊接形成的鋼筋籠,然后依次進行一次注漿和二次注漿;
步驟四,設置混凝土梁結構(2)的鋼筋骨架(21)和錨板(5),并將鋼筋骨架(21)分別與鋼管樁(1)、錨桿(4)、錨板(5)焊接固定;
步驟五,澆筑混凝土梁結構(2)。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二中,設計注漿壓力0.5~1.0MPa,打設側墻錨桿4時不能損壞既有硐室的初支結構;
所述步驟三中,具體包括:整理施工地坪,鋼管樁(1)施工設備進場,現場鉆孔并安裝管壁(11),在管壁(11)內安裝由內組件、二次注漿管(15)和縱向鋼筋(14)相互焊接形成的鋼筋籠,然后依次進行一次注漿和二次注漿;檢驗鋼管樁(1)成樁質量。
所述步驟四中,具體包括:設置混凝土梁結構(2)的鋼筋骨架(21)和錨板(5),清理拱腳基底,清理混凝土梁結構(2)所在的拱腳梁基底,露出基巖,進行基底驗槽;澆筑拱腳梁底部墊層,將連接鋼筋(3)與鋼管樁(1)外部焊接,綁扎鋼筋骨架(21);將連接鋼筋(3)與鋼筋骨架(21)焊接,將錨桿(4)與鋼筋骨架(21),固定錨板(5);
所述步驟五中,具體包括:架設混凝土梁結構(2)模板,澆筑混凝土梁結構(2)混凝土,待混凝土梁結構(2)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70%后拆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2227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光學級加霧PET膜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用指令遠程控制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