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煉鐵高爐燃煤的液體助燃劑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118311.2 | 申請日: | 2022-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3783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8 |
| 發明(設計)人: | 趙萬順;趙冠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市晟火冶金節能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L1/10 | 分類號: | C10L1/10;C10L1/12;C10L1/222 |
| 代理公司: | 鄭州異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王霞 |
| 地址: | 450123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煉鐵 高爐 燃煤 液體 助燃劑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煉鐵高爐燃煤的液體助燃劑及其使用方法,液體助燃劑包括是由固體組分、滲透劑和稀釋劑配制而成,其中:固體組分是由以下質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15%?65%硝酸鈰,0?25%硝酸鑭,8%?50%硝酸錳,0?20%硝酸鐵和5%?30%尿素;述稀釋劑為水,稀釋劑的添加量是固體組分總重量的1.5?6倍;滲透劑的用量為固體組分總重量的0.1%?1%。本發明中的硝酸鈰和/或硝酸鑭能吸附各種氧種(O2、O2?及O?),然后釋放并產生大量的活性氧,活性氧產生于碳表面和內部,加快煤粉中碳的燃燒速度,提高了煤粉氧化燃燒率(可提高10%)使爐底溫度升高而爐喉溫度下降(爐喉溫度可下降50℃以上),不僅提高了生鐵的產量,且每噸鐵可減少15公斤以上的焦炭,經濟環保,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煉鐵高爐用燃煤的助燃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煉鐵高爐燃煤的液體助燃劑,還涉及一種用于煉鐵高爐燃煤的液體助燃劑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高爐煉鐵技術是將原料焦炭、含鐵礦石和熔劑(如石灰石、白云石等)置于豎向的高爐內連續生產液態生鐵的方法。其中,煤粉(或粒煤)噴吹技術是從高爐的爐底向高爐內腔噴入煤粉或粒煤,是目前強化高爐冶煉、降低焦炭用量,降低生鐵成本最經濟有效的技術手段。
近年來,燃煤和焦炭價格差異逐年增加,導致高爐煤比也逐年增加。但是,高比例噴吹將會導致煤焦置換比大幅下降,究其原因是燃煤燃燒空間小,燃燒時間短,碳過剩而氧不足,導致煤氣化率高而氧化燃燒率低,煤的化學熱能沒有充分的釋放出來;另外,爐頂瓦斯灰中的碳含量也會逐漸增多,未燃盡的碳質長期積累將會出現石墨化堆積,進而影響高爐的順行,難以控制燃煤的噴吹量;再者,燃煤燃燒不充分,不僅會增加燃煤的用量,還會增加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為解決高爐內燃煤燃燒不充分的問題,在煉鐵時常在燃煤中添加適量的助燃劑以提高燃煤的氧化燃燒率,進而減少碳和焦炭的使用,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目前,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助燃劑,如CN108485751 A公開了一種高爐吹煤粉脫硫脫硝助燃劑,CN1401747A公開了一種高爐燃煤助燃劑,CN10301361A公開了一種高爐噴煤催化助燃劑等。這些助燃劑雖然能夠降低煤粉的著火點、提高煤粉的氧化燃燒率,但這些助燃劑中往往添加有鈉鹽、鉀鹽、鋅鹽或氯元素等,容易在高爐內形成堿金屬循環,不僅會對高爐耐材產生不可逆的破壞,還能通過改變焦炭的骨架而影響高爐的透氣性,這些低熔點組分還容易在高爐上部結瘤。
另外,市面上的助燃劑大多是固體產品,無法很好的與原煤混合均勻,助燃效果差。為此,發明專利201210361230.3公開了一種液體助燃劑,液體助燃劑能夠與原煤混合均勻以保證助燃效果,但在使用時該助燃劑中的乙醇特別容易揮發,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煉鐵高爐燃煤的液體助燃劑,該液體助燃劑不僅能夠提高原煤的氧化燃燒率,還能脫硫脫硝以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節碳減排。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體助燃劑的使用方法,不僅可使液體助燃劑與原煤均勻混合,還可通過合理的配比提高原煤的氧化燃燒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煉鐵高爐燃煤的液體助燃劑,所述液體助燃劑是由固體組分、滲透劑和稀釋劑配制而成,其中:
所述固體組分是由以下質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15%-65%硝酸鈰,0-25%硝酸鑭,8%-50%硝酸錳,0-20%硝酸鐵和5%-30%尿素;
所述稀釋劑為水,稀釋劑的添加量是固體組分總重量的1.5-6倍;
所述滲透劑的用量為固體組分總重量的0.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市晟火冶金節能材料有限公司,未經鄭州市晟火冶金節能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1831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