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乳雙歧桿菌BL-11的新用途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17076.7 | 申請日: | 2022-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7001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段云峰;張燁;梁樺;程莎;劉智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華元生物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5/747 | 分類號: | A61K35/747;A61K35/745;A61K35/744;A61K35/742;A61K35/74;A61K36/064;A61K45/06;A61P1/02;A61P3/00;A23L33/1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進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王勤思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乳雙歧 桿菌 bl 11 用途 | ||
1.保藏號為CGMCC No.20847的乳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BL-11在制備預防或治療口腔疾病的食品或藥物中的應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還包括其他益生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益生菌選自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嗜熱鏈球菌、乳球菌、丙酸桿菌、明串球菌、葡萄球菌、芽孢桿菌、片球菌、大腸桿菌和酵母菌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丙酸桿菌為費氏丙酸桿菌謝氏亞種;所述明串球菌為腸膜明串珠菌腸膜亞種;所述片球菌選自乳酸片球菌和戊糖片球菌中的至少一種;所述葡萄球菌選自小牛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中的一種;所述芽孢桿菌為凝結芽孢桿菌,所述大腸桿菌為Nissle1917。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桿菌選自植物乳桿菌、發酵乳桿菌、嗜酸乳桿菌、干酪乳桿菌、卷曲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德氏乳桿菌乳亞種、格氏乳桿菌、約氏乳桿菌、副干酪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唾液乳桿菌、清酒乳桿菌和瑞士乳桿菌中的至少一種;
及/或,所述雙歧桿菌選自青春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嬰兒雙歧桿菌、兩歧雙歧桿菌、動物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和除保藏號為CGMCC No.20847外的乳雙歧桿菌中的至少一種;
及/或,所述乳球菌選自乳酸乳球菌乳酸亞種、乳酸乳球菌乳脂亞種和乳酸乳球菌雙乙酰亞種中的至少一種;
及/或,所述酵母菌選自馬克斯克魯維酵母、釀酒酵母、產朊假絲酵母、乳酸克魯維酵母和卡氏酵母中的至少一種。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還包括益生元,所述益生元選自菊粉、菊苣根提取物、菊芋根提取物、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異麥芽糖、低聚木糖、水蘇糖、低聚甘露糖、低聚阿拉伯糖、抗性糊精和抗性淀粉中的至少一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還包括4-氨基丁酸、色氨酸、番茄紅素、β-胡蘿卜素、維生素B6、維生素B12、輔酶Q10、牛磺酸、果膠、β-葡聚糖、巖藻糖、卡拉膠、瓜爾豆膠、柑橘纖維、蘋果纖維、小球藻和膳食纖維中的至少一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還包括抗氧化劑。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劑選自生育酚、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抗壞血酸棕櫚酸酯、多酚、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中的至少一種。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數計,所述藥物包括1份~3份的所述乳雙歧桿菌BL-11、1份~5份的其他益生菌、3份~6份的益生元和1份~3份的抗氧化劑,所述乳雙歧桿菌BL-11的含量為3×106CFU/g~9×1011CFU/g。
10.根據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劑型為咀嚼片劑或粉劑。
11.保藏號為CGMCC No.20847的乳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BL-11在制備真菌抑制劑、維生素C代謝促進劑或多環芳烴降解劑中的應用。
12.副球菌(Paracoccus)、柔嫩梭菌(Faecalibacterium)、纖毛菌(Leptotrichia)、奈瑟菌(Neisseria)、孿生球菌(Gemella)、聚合桿菌(Aggregatibacter)、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梭桿菌(Fusobacterium)和密螺旋體(Treponema)中的至少一種的生長促進劑在制備治療或預防口腔疾病和/或生長發育障礙疾病的食品或藥物中的應用。
13.纖毛菌(Leptotrichia)在制備N聚糖的合成促進劑、酪紅素的合成促進劑和新霉素的合成促進劑中的至少一種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華元生物技術研究院,未經北京華元生物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17076.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