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茯苓定向生長栽培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116244.0 | 申請日: | 2022-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038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17 |
| 發明(設計)人: | 馬明元;馬寶宏;趙云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森盛菌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8/00 | 分類號: | A01G18/00;A01G18/5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國知創科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76 | 代理人: | 李彩艷 |
| 地址: | 724205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茯苓 定向 生長 栽培 方法 | ||
本申請提供一種茯苓定向生長栽培方法,包括:栽培窖挖掘;松木段入窖:將多根松木段沿栽培窖坡度方向呈斜臥狀、以品字形結構排放于栽培窖內;接種處理:以多根松木段的一端面作為接種面,將茯苓菌種接種在多根松木段的接種面;病蟲防治:向栽培窖內定點放入殺蟲劑;一次覆土;嫁接處理:以多根松木段上遠離接種面的一端面為嫁接面,選取新鮮的待嫁接茯苓塊進行嫁接;以及二次覆土的步驟。通過使用本申請提供的茯苓定向生長栽培方法,每個栽培單元只生長一個菌核,且菌核個體較大,具有茯苓產量高、品質好、茯苓多糖含量較高、操作簡便以及產量穩定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茯苓種植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茯苓定向生長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茯苓在分類上屬真菌門,多孔菌科,菌核大小不均勻,小者幾兩,大者上百公斤,近似球形和不規則塊狀,表皮深褐色或淺褐色,內質白色或稍帶粉紅色,新鮮時稍軟,干時較硬,表皮粗糙,老化后內質變棕褐色,是一種食藥兩用的真菌。其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有機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膽堿、麥角甾醇、多種酶和鉀鹽等多種成分,具有滲濕、利尿、健脾、安神等功效,其藥用價值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和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鉀、鈉、氯等電解質的排出,有鎮靜及保護肝臟、抑制潰瘍的發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茯苓是一種分解木質素、纖維素能力較強的真菌。
茯苓是名貴藥材,分為野生和人工種植,目前的人工種植茯苓由農民以農副業生產的方式進行栽培。傳統栽培方法是使用松科植物作培養料,選擇松林周邊砂質土壤坡地作栽培場,選用新鮮菌核作種源進行擴大繁育,俗稱為“肉引栽培”。20世紀70年代,在華中農業大學楊新美教授指導下,湖北率先研制“茯苓純菌絲菌種”獲得成功,并以菌種”代替傳統“鮮菌核”作種源,進行茯苓栽培,稱為“菌種栽培”,并將該項技術進行推廣,開創了我國茯苓菌種栽培的新技術時期。不論“肉引栽培”還是“菌種栽培”,同樣存在以下一些弊端,影響著栽培的產量和質量,主要表現在:接種后部分菌種內的茯苓菌絲體不能延伸生長到培養料內,即接菌失敗,難以保障茯苓栽培的成活率;接種后菌絲體生長良好,但菌核形成(結苓)較差,甚至只長菌絲體不結苓;以及在茯苓栽培的每個栽培單元內,形成的菌核個數較多,但每個菌核的個體較小,導致茯苓產量較低。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茯苓定向生長栽培方法,用以解決上述茯苓栽培中的成活率低、結苓較差以及每個栽培單元內菌核個體小而多的問題,提高了茯苓的成活率及產量,且使得茯苓個體較大、質地更加致密。
本申請提供一種茯苓定向生長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栽培窖挖掘:選擇通風、向陽,海拔為500-1500m且坡度為15-30°的沙壤土場地作為苓場,沿苓場坡度方向挖掘出深度為20-30cm、寬度為20-30cm的栽培窖。
茯苓是一種好氣性真菌,在透氣情況下才能正常生長,沙壤土不僅土壤疏松,有利于排水透氣,吸熱散熱快,同時沙壤土中的泥土有利于保持茯苓生長所需水分,所以栽培茯苓時,場地要選在通風通氣性好、土壤疏松及向陽的沙壤土場地,合適的坡度有利于進行排水,防止雨水對茯苓的破壞。
S2、松木段入窖:將多根松木段以品字形結構緊靠放置,形成一個栽培單元,將栽培單元沿栽培窖坡度方向呈斜臥狀排放于栽培窖內,保證每個栽培單元內的松木段的總干重在6-10kg。這樣設置有利于排水,同時保證每個栽培窖內充足的營養,便于茯苓的成活及生長。
S3、接種處理:以多根松木段的一端面作為接種面,將茯苓菌種接種在多根松木段的接種面。選取優質的菌種,有利于菌絲體的生長,接種時將茯苓菌種與接種面緊貼,使得菌絲體易于延伸至松木段培養料內。
S4、病蟲防治:向栽培窖內定點放入殺蟲劑,對栽培單元內部進行殺蟲處理。病蟲防治主要針對白蟻,定點放入殺蟲劑,能夠有效減少白蟻對茯苓的傷害。
S5、一次覆土:用土覆蓋接種后的多根松木段及茯苓菌種,松木段表面覆土的厚度為6-8cm,覆土后將栽培窖窖面整理成龜背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森盛菌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陜西森盛菌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1624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