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態袋改性膨脹土柔性生態護坡結構與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13317.0 | 申請日: | 2022-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193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2 |
| 發明(設計)人: | 葉建軍;王鑫;王軍;李虎;張維明;王冠海;丁云鶴;于秀杰;劉沖;王沖;田建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工業大學;中鐵十六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20 | 分類號: | E02D17/20;E03F3/04;A01G24/12;A01G25/02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峽專利事務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鋼 |
| 地址: | 430068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態 改性 膨脹 柔性 護坡 結構 施工 方法 | ||
1.一種生態袋改性膨脹土柔性生態護坡結構,包括一級或多級臺階狀護坡體系,一級臺階護坡體系有馬道平臺部分和坡面部分構成,包括截水溝(17)或排水溝(10),基礎(9),防水層(6),反濾層(7),成層碼放生態袋(11)的構成的柔性護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層(6)緊貼坡面,其上為反濾層(7);反濾層(7)在坡面部分覆蓋有生態袋(11)構成的柔性護面;所述成層碼放生態袋(11)裝填有改性膨脹土(12),層與層之間有連結扣;反濾層(7)在馬道平臺部分覆蓋有基礎(9),平臺部分有濾水溝(1),濾水溝(1)中有濾水管(2),反濾層(7)延伸并充填濾水溝(1);滴灌管(13)水平布置在相鄰兩層生態袋(11)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袋改性膨脹土柔性生態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膨脹土(12)的配方為:每m3各組分含量,忽略含水量計:膨脹土0.8-0.9 m3,耕種表土0.05-0.1 m3,有機質0.05-0.1 m3,普通硅酸鹽水泥30-80 kg,生石灰粉0-50 kg,植被混凝土添加劑30-80 kg,復合肥:1-2 kg;所述的耕種表土取土深度小于2 m;所述的有機質為粉碎的農作物秸稈、鋸末、酒糟等,其中以體積比計,30-50%經過腐爛處理后得到;所述的生石灰粉采用建筑生石灰,質量符合JC /T479-2013質量標準要求;復合肥為氮磷鉀(15-15-15)復合肥,其中長效復合肥以質量比計占6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袋改性膨脹土柔性生態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袋(11)的袋體是以聚丙烯(PP)或者聚酯纖維(PET)為原材料,采用雙面熨燙針刺無紡布加工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袋改性膨脹土柔性生態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護面上有一層播種噴層(16),其配方為:每m3各組分含量,忽略含水量計:壤土0.9 m3,有機質0.1 m3,普通硅酸鹽水泥30-80 kg,植被混凝土添加劑30-80 kg,保水劑:0.5-1kg,復合肥:1-2 kg,植物種子1000-2000 g;所述的壤土為表土,取土深度小于2 m;所述的有機質為粉碎的農作物秸稈、鋸末、酒糟等,其中以體積比計,50%經過腐爛處理;所述的復合肥為氮磷鉀(15-15-15)復合肥,其中長效復合肥占質量比的50%,所述保水劑采用樹脂型保水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態袋改性膨脹土柔性生態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種噴層(16)內有平面網(15)。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袋改性膨脹土柔性生態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濾層(7)由天然粗砂礫構成,顆粒直徑為2.36~25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袋改性膨脹土柔性生態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層(6)為膨潤土防水毯鋪設而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袋改性膨脹土柔性生態護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部分的土體內有若干拉筋孔(3),孔內有拉筋(4),拉筋(4)穿過防水層(6)和反濾層(7),一端綁扎在連結扣上,一端深入到拉筋孔內(3);拉筋(4)與拉筋孔(3)之間的間隙充填有微膨脹砂漿(5);所述微膨脹砂漿的拌合配方以體積比計為:水泥:石膏:河砂=1:1: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工業大學;中鐵十六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湖北工業大學;中鐵十六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1331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