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信方法、介質及電子雷管通信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112576.1 | 申請日: | 2022-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5930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31 |
| 發明(設計)人: | 嚴海濤;劉鵬;肖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金陣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42C19/12 | 分類號: | F42C19/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王國祥 |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南京市中國(江蘇)自由***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信 方法 介質 電子 雷管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通信方法、介質及電子雷管通信系統。所述通信方法包括:通過與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第一交互過程控制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進行初始化;通過與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第二交互過程配置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起爆延遲;通過與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第三交互過程配置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起爆密碼;通過與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第四交互過程控制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進行充電;通過與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第五交互過程控制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觸發對應電子雷管的起爆或取消對應電子雷管的起爆。所述通信方法能夠滿足電子雷管通信系統的高安全性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通信方法、介質及電子雷管通信系統。
背景技術
電子雷管,又稱數碼電子雷管、數碼雷管或工業數碼電子雷管,是采用電子控制模塊對起爆過程進行控制的電雷管。通常情況下,電子雷管系統包括上位機和幾十甚至數百個引線控制器,其中,上位機與各引線控制器之間通信連接,用于控制電子雷管進行起爆。不同于其他電子系統,電子雷管系統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因而導致現有的通信方法很難適用于電子雷管系統。故,如何提供一種適用于電子雷管系統的通信方法已成為相關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信方法、介質及電子雷管通信系統,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通信方法,用于實現電子雷管通信系統中的上位機和引線控制器芯片的通信,所述電子雷管通信系統包括所述上位機、多個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以及連接所述上位機與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通信線路,其中,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具有不同的器件標識,所述通信方法包括:通過與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第一交互過程控制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進行初始化;通過與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第二交互過程配置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起爆延遲;通過與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第三交互過程配置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起爆密碼;通過與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第四交互過程控制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進行充電;通過與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第五交互過程控制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觸發對應電子雷管的起爆或取消對應電子雷管的起爆。
于所述第一方面的一實施例中,所述電子雷管通信系統的協議層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種或多種的組合:所述上位機采用三種格式的命令與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進行交互,所述三種格式的命令包括通信建立命令、寫寄存器命令和讀寄存器命令;所述通信建立命令和/或器件標識全為0的寫寄存器命令只有下行碼流;所述讀寄存器命令和/或器件標識不全為0的寫寄存器命令包括上行碼流和下行碼流;禁止使用器件標識全為0的讀寄存器命令;上行碼流和下行碼流中包括前導序列、命令包和后導序列,所述命令包的內容為編碼內容,所述前導序列和所述后導序列為非編碼序列。
于所述第一方面的一實施例中,所述上位機與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之間采用一條通信線路進行上下行分時傳輸。
于所述第一方面的一實施例中,通過與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第一交互過程控制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進行初始化的實現方法包括:以廣播的形式向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發送前導命令;以廣播的形式向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發送復位命令;以廣播的形式向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再次發送前導命令;以廣播的形式向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發送初始化命令;基于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器件標識分別從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寄存器中讀取數據以判斷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是否已完成初始化。
于所述第一方面的一實施例中,通過與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第二交互過程配置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起爆延遲的實現方法包括:基于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器件標識分別向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寄存器中寫入起爆延遲數據;基于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器件標識分別從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的寄存器中讀取起爆延遲數據以判斷各所述引線控制器芯片是否已完成起爆延遲的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金陣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南京金陣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1257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