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回調流的處理方法及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102553.2 | 申請日: | 2019-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6154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10 |
| 發明(設計)人: | 陳譚坤;武華陽;沈日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5/232 | 分類號: | H04N5/232;H04L51/046;H04M1/72403;H04M1/724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回調流 處理 方法 設備 | ||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回調流的處理方法及設備,涉及電子技術領域,在回調流場景下,電子設備可以并行設置預覽流和回調流,在應用程序設置回調函數后,電子設備可以直接將回調流數據通過回調函數返回給應用程序進行處理,從而可以縮短創建預覽流和回調流的耗時,減少獲取回調流數據的時間和用戶等待時長。具體方案為:電子設備在檢測到用戶使用第一應用程序的第一功能的第一操作后,啟動相機應用,顯示第一功能對應的第一界面;并行創建預覽流和第一回調流;獲取第一數據,該第一數據為第一回調流的回調流數據;設置回調函數;將第一數據通過回調函數提供給第一應用程序進行處理。本申請實施例用于處理回調流。
本申請是分案申請,原申請的申請號是201910867438.2,原申請日是2019年9月12日,原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結合在本申請中。
技術領域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電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回調流的處理方法及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電子設備上越來越多的應用程序(application,APP)加入了使用相機的功能。例如,APP可以使用相機進行拍照、掃碼、視頻聊天或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等處理。用戶通過APP使用相機的操作也越來越頻繁。
其中,APP使用相機功能的場景一般涉及相機的預覽流(previewStream),部分場景也涉及到回調流(callbackStream)。例如,掃碼、視頻聊天或AR等場景涉及回調流,可以稱為回調流場景。
在現有技術中,對于回調流場景,參見圖1A,APP可以調用openCamera()接口啟動相機,而后APP可以調用startPreview()接口開始預覽。在開始預覽后,電子設備中的硬件抽象層(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HAL)可以創建預覽流。而后,APP還可以進行自動對焦等初始化處理。之后,APP可以設置回調函數。在設置回調函數之后,HAL層可以先停止之前的預覽流,再創建一個新的預覽流,并在該新的預覽流成功創建后,再創建一個回調流。之后,APP在回調流創建成功后,通過回調函數獲取回調流數據,并根據回調流數據進行處理。
在圖1A所示的方案中,用戶通過APP調用相機時,APP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獲取到回調流數據,從而才能根據回調流數據進行處理,因而APP的處理耗時較長,用戶體驗較差。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回調流的處理方法及設備。在回調流場景下,電子設備可以并行設置預覽流和回調流,從而提前拉起回調流并獲取回調流數據。在應用程序設置回調函數后,電子設備可以直接將回調流數據通過回調函數返回給應用程序進行處理,從而可以縮短電子設備創建預覽流和回調流的耗時,減少應用程序獲取回調流數據的時間,減少應用程序的處理耗時和用戶的等待時長,提高用戶使用體驗。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回調流的處理方法,應用于電子設備,該方法包括:電子設備檢測到用戶使用第一應用程序的第一功能的第一操作。響應于第一操作,電子設備啟動相機應用,并顯示第一功能對應的第一界面。之后,電子設備并行創建預覽流和第一回調流。然后,電子設備獲取第一數據,該第一數據為第一回調流對應的回調流數據。電子設備設置回調函數,將第一數據通過回調函數提供給第一應用程序進行處理,以實現第一功能。
這樣,與現有技術中電子設備串行創建預覽流和回調流相比,電子設備可以并行創建預覽流和回調流,從而可以減少電子設備創建預覽流和回調流的耗時,減少第一應用程序獲取回調流數據的時長,縮短第一應用程序對回調流數據進行處理從而實現第一功能的時長,從而減少了用戶使用第一功能的等待時長,提高了用戶體驗。
可以理解的,第一應用程序僅僅是一個稱呼,用于與其他應用程序區分,第一應用程序可以用目標應用程序、某一應用程序、特定應用程序、預設應用程序、微信、支付寶、QQ、facetime、skype、淘寶、美團或京東等應用程序代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0255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