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級串聯式高效液體電磁加熱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98608.7 | 申請日: | 2022-0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640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兆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市龍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B6/44 | 分類號: | H05B6/44;H05B6/3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展譽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21 | 代理人: | 鄧玉璞 |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級 串聯式 高效 液體 電磁 加熱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電磁加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級串聯式高效液體電磁加熱系統,包括柜體、設于所述柜體下方的介質輸入管、設于柜體上方的介質輸出管、分別與所述介質輸入管和介質輸出管連通的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以及設于所述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之間的串聯式加熱裝置,所述串聯式加熱裝置包括兩端分別與所述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連通的加熱管以及纏繞于所述加熱管外部的電磁加熱線圈,所述電磁加熱線圈至少設置兩組。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實現多級節能運行,同時不會產生局部過熱的問題,提高電磁加熱效率及電磁加熱系統的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磁加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級串聯式高效液體電磁加熱系統。
背景技術
電磁加熱的原理是通過電子控制器及電磁感應線圈產生交變磁場,含有鐵磁金屬成分的容器置于線圈內合適位置時,容器體內的鐵磁金屬原子切割交變磁力線而使容器體內的鐵磁金屬原子產生交變的電流(即渦流),渦流使內部的鐵磁金屬原子高速無規則運動,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產生熱能。
現有技術中,大功率液體電磁加熱系統多采用模塊化電磁加熱單元并聯式加熱。多組并聯體中,各組電磁加熱單元加熱體的液體管路位置、管徑不同,會導致每組電磁加熱單元之間的壓強和管路路徑不同,從而導致每組加熱裝置的液流分配不均,可能使其中流量較小的加熱單元內換熱輸出能力較低,形成局部過熱,甚至局部干燒現象,影響電磁加熱系統的使用壽命。如果要克服這個問題,需要在管路的流量和壓力控制上做大量改進,成本高昂,且不利于生產制造;并聯的多組加熱單元,加熱運行時每組均需要同時出力,或同時停止;如果要實現節能運行,則需要每組加熱系統功率可調且出力功率同步調整,實現難度較大,系統復雜性也高,制造成本也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多級串聯式高效液體電磁加熱系統。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多級串聯式高效液體電磁加熱系統,包括柜體、設于所述柜體下方的介質輸入管、設于柜體上方的介質輸出管、分別與所述介質輸入管和介質輸出管連通的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以及設于所述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之間的串聯式加熱裝置,所述串聯式加熱裝置包括兩端分別與所述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連通的加熱管以及纏繞于所述加熱管外部的電磁加熱線圈,所述電磁加熱線圈至少設置兩組。
優選地,所述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相互靠近的一側分別設有與所述加熱管相適應的法蘭盤,所述加熱管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通過法蘭連接。
優選地,所述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上的法蘭盤分別設置多組,所述串聯式加熱裝置在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之間相應設置多組。
優選地,所述加熱管內分別設有導流裝置,所述導流裝置包括設于加熱管內的內管、設于所述內管和加熱管之間且與內管固定連接的螺旋式導流片,所述加熱管、內管及螺旋式導流片之間形成螺旋狀介質流道。
優選地,所述加熱管和電磁加熱線圈之間設有絕緣保溫層。
優選地,所述柜體內設有框架,所述加熱管通過上連接管和下連接管固定于所述框架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串聯式加熱裝置,使每組電磁加熱裝置處的壓強和流量保持一致,從而使每組電磁加熱單元所分配到的介質流均一,在換熱輸出能力和加熱能力匹配的情況下,不會產生局部過熱的問題,提高電磁加熱效率及電磁加熱系統的使用壽命;并可以單獨啟停任意一組電磁加熱單元,而不影響串聯組中其余電磁加熱單元的運行,實現多級節能運行;在螺旋式導流片的作用下,可使介質沿螺旋狀介質流道流動,增大換熱行程和換熱面上的介質流速、介質與換熱面的相對摩擦力,從而提高換熱效率,充分地換熱輸出能延長加熱管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加熱管為單管時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市龍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市龍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9860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