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腹部手術傷口的引流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98244.2 | 申請日: | 2022-0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067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雯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1/00 | 分類號: | A61M1/00;A61F1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劉宗磊 |
| 地址: | 20003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腹部 手術 傷口 引流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腹部手術傷口的引流裝置,包含有分體式引流管和負壓球,分體式引流管由軟管和引流器組成,引流器插入軟管的一端,且軟管的另一端與負壓球相連;引流器包含有上下兩片對稱的弧形壓片以及連接在兩弧形壓片之間的“X”型支撐件,“X”型支撐件的上下兩側的兩個底腳分別與上弧形壓片、下弧形壓片固定連接;上弧形壓片沿長度方向分布有一排引流孔,下弧形壓片設有沿長度方向上分布的長條形引流槽;“X”型支撐件的兩邊夾角α1為50°?70°,上弧形壓片兩側與“X”型支撐件底腳齊平,下弧形壓片左右兩側與“X”型支撐件底腳留有距離。本發明可以很好地對腹部手術傷口進行引流,相比較傳統十字形引流管也有利于傷口的愈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腹部傷口的引流,具體涉及到一種腹部手術傷口的引流裝置。
背景技術
引流管是供臨床外科引流用,將人體組織間或體腔中積聚的膿、血、液體導引至體外,防止術后感染、促進傷口愈合的一種醫療器械。臨床上應用的外科引流管種類很多,有的用于導尿,有的用于傷口,胸腔、腦腔、胃腸道、膽道等都有應用。腹腔引流為的是將人體體腔中積聚的膿、血、液體導引至體外,防止術后感染與影響傷口愈合。
臨床上目前無成熟的腹部傷口引流裝置,大多為普通帶側孔引流管,即直接在引流管的一端開設引流孔進行引流,但是實際使用下來引流效果不理想,且引流管易堵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腹部手術傷口的引流裝置,所述引流裝置的一端插入腹部手術傷口并置于筋膜層上進行體液引流作業,所述引流裝置包含有分體式引流管和負壓球,所述分體式引流管由軟管和引流器組成,所述引流器插入所述軟管的一端,且所述軟管的另一端與所述負壓球相連;
所述引流器包含有上下兩片對稱的弧形壓片以及連接在兩弧形壓片之間的“X”型支撐件,兩片所述弧形壓片的凹面相對設置,所述弧形壓片為長條形且所述“X”型支撐件在弧形壓片的長度方向上延伸,所述“X”型支撐件的上下兩側的兩個底腳分別與上弧形壓片、下弧形壓片固定連接,所述下弧形壓片的下表面與所述筋膜層相貼合;
上弧形壓片沿長度方向分布有一排引流孔,所述引流孔與所述“X”型支撐件的上“V”型槽相通,下弧形壓片設有沿長度方向上分布的長條形引流槽,所述長條形引流槽將所述下弧形壓片分割為兩片并分別與所述“X”型支撐件的下側兩個底腳相連;
所述“X”型支撐件的兩邊在上下方向上的夾角α1為50°-70°,所述上弧形壓片的兩側與所述“X”型支撐件的底腳齊平,所述下弧形壓片的左右兩側與所述“X”型支撐件的底腳留有距離,且所述下弧形壓片的左右兩側與所述“X”型支撐件的中心連線夾角α2為70°-90°。
進一步的,引流孔的間距為0.5cm。
進一步的,所述“X”型支撐件與上下兩端的弧形壓片為一體成型的彈性件。
進一步的,所述α1為60°,所述α2為80°。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X”型支撐件具有四個引流通道,增加了引流管的出管口;通過四個引流通道對患者的創面組織進行同步引流,減少滲液在創面組織的積聚,為創面組織的修復創造更好的生物學環境,減少感染的風險。
2)弧形壓片避免“X”型支撐件直接壓迫創面組織,減少了對脂肪組織的創傷,并降低病人的疼痛感;
3)下弧形壓片直接置于縫合好的筋膜層上并直接接觸筋膜層,由于下弧形壓片位置最低,滲液積聚最多,通過在下弧形壓片開設長條形引流槽可以更好地引流。腹部傷口上部分滲液較少,設置一排引流孔一方面可以減少脂肪顆粒進入管中,減少堵塞管及脂肪顆粒嵌頓缺血壞死的風險,同時也可以做到很好地引流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未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9824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