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通信方法、裝置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096898.1 | 申請日: | 2022-0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247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洲;杜昊宸;徐彥卿;何家驥;韓亞;龐立臣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冠邦開源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41/0823 | 分類號: | H04L41/0823;H04L41/14;H04L41/147;H04L4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陳斌 |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門頭溝區大臺***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信 方法 裝置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通信方法、裝置及系統,該方法包括:分支節點確定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分支節點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時間段內分支節點的碳消耗量,分支節點發送第一信息。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實現及時上報碳消耗功率和/碳消耗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信方法、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全球變暖是人類的行為給地球氣候變化造成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變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隨著人類的活動,全球變暖也在改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匯吸收儲存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具體的,人類可以通過植樹造林實現碳封存;二是碳抵消,通過投資開發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潔技術,減少一個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抵消另一個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二氧化碳抵消量的計算單位可以是二氧化碳當量噸數。
因此,如何實現對上述碳排放量和碳抵消量進行統計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通信方法、裝置及系統,用以實現對碳排放量和碳抵消量進行統計。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通信方法,該方法包括:分支節點確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節點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時間段內所述分支節點的碳消耗量;所述分支節點發送所述第一信息。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實現及時上報碳消耗功率和/碳消耗量。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節點對應的碳消耗量時,所述第一信息還包括所述分支節點的碳消耗量對應的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所述結束時間與所述起始時間之差為所述第一時間段。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在分支節點確定第一信息時,所述分支節點獲取所述分支節點的能源消耗功率;所述分支節點根據所述分支節點的供能類型,將所述分支節點的能源消耗功率轉換為所述分支節點的碳消耗功率。
采用上述設計,可以實現將分支節點的能源消耗功率轉換為分支節點的碳消耗功率。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在分支節點確定第一信息時,所述分支節點獲取在所述第一時間段內所述分支節點的能源消耗量;所述分支節點根據所述分支節點的供能類型,將所述分支節點的能源消耗量轉換為所述分支節點的碳消耗量。
采用上述設計,可以實現將分支節點的能源消耗量轉換為分支節點的碳消耗量。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分支節點的供能類型為電能、氫能、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納米轉換能、化石燃料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種;其中,在所述分支節點的供能類型為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納米轉換能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種時,所述分支節點的碳消耗功率或所述分支節點的碳消耗量為負值。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節點的供能類型。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在所述分支節點向中心節點發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分支節點檢測到預設事件,所述預設事件為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個:所述分支節點的碳消耗功率大于第一閾值,所述分支節點的碳消耗量大于第二閾值,所述分支節點的碳儲量大于第三閾值,和所述分支節點的碳儲量小于第四閾值,所述第三閾值大于所述第四閾值。
采用上述設計,可以實現及時上報第一信息。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在所述分支節點向中心節點發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分支節點從所述中心節點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分支節點發送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所述分支節點向中心節點發送所述第一信息,所述分支節點根據預設周期向所述中心節點發送所述第一信息,所述預設周期的時長為所述第一時間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冠邦開源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冠邦開源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9689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