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底數據中心生物附著情況檢測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95570.8 | 申請日: | 2022-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1902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星汝;陳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集美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T7/00 | 分類號: | G06T7/00;G06T7/62;G08B21/24;G08B25/08;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安徽思沃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220 | 代理人: | 趙瑜 |
| 地址: | 361021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底 數據中心 生物 附著 情況 檢測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生物附著物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海底數據中心生物附著情況檢測系統及方法;包括數據獲取單元、數據處理單元、預警單元和清除設備;本發明通過掃描方式,獲得海底數據中心設備外部的生物附著信息,基于卷積神經網絡CNN模型,構建模擬生物附著物的分布圖像,再通過設置的第一設定閾值和第二設定閾值,確定是否觸發了第一條件和第二條件,在第一條件和第二條件均觸發時,才啟動清除設備對生物附著物進行清理,否則,不啟動清除設備,從而能夠根據生物附著物的附著嚴重度情況,達到合理清除效果,使得經濟效益最大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附著物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海底數據中心生物附著情況檢測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附著物是依附于不動產且分離后不能發揮效用的物。當海底數據中心水中停留一段時間之后,總會有各種水生生物附著,這些生物一方面會增加海底數據中心的重量,造成海底數據中心傾斜,影響安全,另一方面,會影響海底數據中心的散熱,進而會對海底數據中心造成破壞。
現有技術中,對于海底數據中心上的附著物,采用人工潛入查看,或通過拍照設備進行拍照確定,但是,未能實現對于生物附著物的檢測與清除的結合,使得海底數據中心上的附著物清除,難以實現經濟最大化,無法滿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綜上所述,研發一種海底數據中心生物附著情況檢測系統及方法,仍是生物附著物檢測技術領域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缺點,本發明在于提供一種海底數據中心生物附著情況檢測系統及方法,本發明通過掃描方式,獲得海底數據中心設備外部的生物附著信息,基于卷積神經網絡CNN模型,構建模擬生物附著物的分布圖像,再通過設置的第一設定閾值和第二設定閾值,確定是否觸發了第一條件和第二條件,在第一條件和第二條件均觸發時,才啟動清除設備對生物附著物進行清理,否則,不啟動清除設備,從而能夠根據生物附著物的附著嚴重度情況,達到合理清除效果,使得經濟效益最大化。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一種海底數據中心生物附著情況檢測系統,包括數據獲取單元、數據處理單元、預警單元和清除設備,其中:
所述數據獲取單元用于獲取海底數據中心設備的外部生物附著信息,以及構建模擬圖像;
所述數據處理單元根據構建的模擬圖像,確定是否需要進行生物附著物的清理,以及觸發預警信息,所述數據處理單元與數據獲取單元連接;
所述預警單元用于自動上傳生物附著清理信息,以及通過撥號呼叫提醒管理人員清理生物附著物,所述預警單元與數據處理單元連接;
所述清除設備用于清除海底數據中心設備外部的生物附著物,所述清除設備與數據處理單元連接。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數據獲取單元包括掃描模塊、數據傳輸模塊和圖像構建模塊,其中:
所述掃描模塊用于對海底數據中心設備的外部進行掃描,獲取海底數據中心設備外部附著生物的分布數據;
所述數據傳輸模塊用于將掃描模塊獲得數據信息傳輸給圖像構建模塊,所述數據傳輸模塊與掃描模塊連接;
所述圖像構建模塊根據獲取的附著生物的分布信息,構建米圖像,所述圖像構建模塊與數據傳輸模塊連接。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圖像構建模塊內設置有經過訓練的卷積神經網絡CNN模型。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數據處理單元包括處理器、存儲器、第一閾值設定模塊和第二閾值設定模塊,其中:
所述處理器用于對構建的圖像進行分析,判定是否需要進行附著生物清理,所述處理器與圖像構建模塊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集美大學,未經集美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9557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