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葉輪自潤滑減速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95518.2 | 申請日: | 2022-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26372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1 |
| 發明(設計)人: | 方傑;張標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星河傳動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4 | 分類號: | F16H57/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之懷;王洪新 |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葉輪 潤滑 減速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減速傳動裝置。目的是提供一種雙葉輪自潤滑減速機,該減速機應具有堅固耐用、運行穩定、潤滑效果好的特點。技術方案是:一種雙葉輪自潤滑減速機,包括機殼、可轉動地定位機殼上的輸入軸與輸出軸、在輸入軸與輸出軸之間傳遞動力的傳動機構;所述機殼的兩側內壁上設有軸承凸臺,包括輸入軸凸臺、輸出軸凸臺、若干傳動軸凸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的兩側均設有泵油機構與分油機構;所述泵油機構包括依次設置在輸出軸軸承與輸出軸法蘭之間的壓板與葉輪,壓板上設有出油口,葉輪與輸出軸固定,壓板與輸出軸法蘭之間形成容納葉輪的供油腔。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減速傳動裝置,具體是一種減速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減速機存在以下缺陷:減速機外部帶有電機、油泵、油管等部件,結構較為復雜,故障率高,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因磕碰而受損,并且工作人員難以發現受損情況,一旦這些部件沒有及時得到修復,會影響減速機潤滑油的正常供給,嚴重時造成軸承燒毀及齒輪損壞,導致減速機報廢。同時,由于電機轉速固定,潤滑油的供油量無法根據減速機的工作情況實時調節,當減速機在低轉速運行時所需的供油量明顯偏大,因此在油封位置極易滲漏潤滑油,并且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雙葉輪自潤滑減速機,該減速機應具有堅固耐用、運行穩定、潤滑效果好的特點。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雙葉輪自潤滑減速機,包括機殼、可轉動地定位機殼上的輸入軸與輸出軸、在輸入軸與輸出軸之間傳遞動力的傳動機構;所述機殼的兩側內壁上設有軸承凸臺,包括輸入軸凸臺、輸出軸凸臺、若干傳動軸凸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的兩側均設有泵油機構與分油機構;
所述泵油機構包括依次設置在輸出軸軸承與輸出軸法蘭之間的壓板與葉輪,壓板上設有出油口,葉輪與輸出軸固定,壓板與輸出軸法蘭之間形成容納葉輪的供油腔;
所述分油機構包括沿著減速機動力傳遞方向依次設置的若干進油孔,進油孔的兩端分別連通相鄰兩個軸承凸臺的內圓周面,輸出軸凸臺的進油孔還連通壓板的出油口;葉輪在輸出軸驅動下旋轉使得機殼底部的潤滑油沿著供油腔的圓周方向移動到出油口,潤滑油再沿著減速機動力傳遞的相反方向通過供油孔依次流入各軸承凸臺中。
所述右側的進油孔高于左側的進油孔,進油孔高于軸承凸臺內圓周面的最低點,每個進油孔的進口高于出口。
所述供油腔的內徑大于輸出軸凸臺的內徑;所述壓板中心設有供輸出軸穿越的內孔。
所述葉輪包括輪盤以及若干槳葉;所述輪盤的外徑大于內孔的內徑,槳葉的外徑與供油腔的內徑相適合。
所述輸出軸凸臺的內圓周面上設有導油槽,壓板的出油口通過導油槽連通輸出軸凸臺的進油孔。
所述壓板固定在機殼與輸出軸法蘭之間。
所述出油口設置在壓板的上部,壓板的下部還設有進油口。
所述軸承凸臺包括沿著減速機動力傳遞方向依次設置的輸入軸凸臺、第一傳動軸凸臺、兩個第二傳動軸凸臺、輸出軸凸臺。
所述進油孔包括設置在輸出軸凸臺與位于上方的第二傳動軸凸臺之間的第一進油孔、設置在第一傳動軸凸臺與位于上方的第二傳動軸凸臺之間的第二進油孔、設置在輸入軸凸臺與第一傳動軸凸臺之間的第三進油孔。
所述進油孔設置在軸承的擋圈與端蓋之間。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采用內置式的雙葉輪進行供油,由減速機的自身動力帶動葉輪工作,無需在機殼外部布置油泵、電機、油管等部件,不僅簡化了外部結構,整體形狀美觀大方,降低了生產和維護成本,工作可靠耐用,而且供油量能根據減速機轉速而定,實現了減速機的自潤滑,保證減速機實現長期穩定高效地運行,延長減速機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星河傳動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杭州星河傳動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9551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