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一體式集成的油氣井井口自動壓力控制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93630.2 | 申請日: | 2022-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1239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9 |
| 發明(設計)人: | 曾琦軍;朱軍;馮權和;楊春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維泰油氣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21/10 | 分類號: | E21B21/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騰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680 | 代理人: | 劉洵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武侯電***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體式 集成 油氣 井口 自動 壓力 控制系統 | ||
本發明涉及石油井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體式集成的油氣井井口自動壓力控制系統,包括旋轉控制頭、第一電動閥、電動節流閥;所述旋轉控制頭具有三個端口,其第一端口與井口連通,第二端口與所述第一電動閥的一端通過硬管連通,第三端口與電動節流閥的一端通過硬管連通;所述第一電動閥的另一端與所述電動節流閥的另一端通過三通接頭連接。可以通過遠程控制將整個井口壓力控制系統設置在井口平臺上,當需要進行控壓時,關閉第一電動閥,開啟并調節電動節流閥井液經三通接頭,最后流向震動篩和泥漿池,實現了控壓功能;在不需要控壓的時候,開啟第一電動閥,關閉電動節流閥,使井液經三通接頭,最后流向震動篩和泥漿池。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井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體式集成的油氣井井口自動壓力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在油氣井鉆井過程中,控壓鉆井技術通常被用于鉆井提速增效和井控安全保障,但是現有精細控壓裝置包括設置在井口的控制頭,其旋轉控制頭中有兩個接頭連接有軟管,在其中一根軟管用于控壓,其需要連接管匯設備,然后再通過軟管連接到閥門控制設備,最后流向震動篩和泥漿池;另一根軟管也是通過管匯設備流向震動篩和泥漿池,現有設備復雜,體積龐大,費用高昂,不便安裝、運輸。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一體式集成的油氣井井口自動壓力控制系統,以改善現有井口控壓設備雜,體積龐大,費用高昂,不便安裝、運輸的問題。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一體式集成的油氣井井口自動壓力控制系統,
包括旋轉控制頭、第一電動閥、電動節流閥;所述旋轉控制頭具有三個端口,其第一端口與井口連通,第二端口與所述第一電動閥的一端通過硬管連通,第三端口與電動節流閥的一端通過硬管連通;
所述第一電動閥的另一端與所述電動節流閥的另一端通過三通接頭連接。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是:設置第一電動閥、電動節流閥,可以通過遠程控制將整個井口壓力控制系統設置在井口平臺上,當需要進行控壓時,關閉第一電動閥,開啟并調節電動節流閥使井液的流向為旋轉控制頭、電動節流閥、三通接頭,最后流向震動篩和泥漿池,實現了控壓功能;在不需要控壓的時候,開啟第一電動閥,關閉電動節流閥,使井液的流向為旋轉控制頭、第一電動閥、三通接頭,最后流向震動篩和泥漿池。實現簡化設備,成本更低且組合靈活,滿足在井口平臺受限空間安裝控壓設備,實現遠程控制,在井口不需要人員操作,降低了成本,減少了安全隱患。同時,由于管路設置成硬管,管路可以承受流體的壓力,可以直接安裝在井口平臺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所述第三端口與所述電動節流閥之間的硬管上連接有第二電動閥。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第二電動閥,在不需要控壓的時候,關閉第二電動閥,避免了井液對電動節流閥的沖擊。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還包括質量流量計和第三電動閥,所述質量流量計和所述第三電動閥按順序設置在所述電動節流閥的另一端和所述三通接頭之間的硬管上。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質量流量計,實現了對控壓井液實現流量監控;同時,設置第三電動閥,在井液不需要控壓的時候,將其關閉,避免了井液對質量流量計的損壞。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所述電動節流閥的兩個端口相互垂直,所述三通接頭具有第一接頭、第二接頭和第三接頭,所述第一接頭和所述第二接頭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電動閥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接頭連通,所述第三電動閥與所述第二接頭通過90度彎管連通,所述電動節流閥的另一端通過90度彎管與所述電動節流閥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維泰油氣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成都維泰油氣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9363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