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電子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092661.6 | 申請日: | 2022-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1533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劉彬彬;鄒海榮;李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晶超光學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廣州德科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81 | 代理人: | 林玉旋;萬振雄 |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學 鏡頭 攝像 模組 電子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電子設備,該光學鏡頭沿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其物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凸面;具有負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物側面、像側面于近光軸處分別為凸面和凹面;具有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物側面、像側面于近光軸處分別為凹面和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鏡,其像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第一透鏡至第五透鏡至少包括一個非球面透鏡;光學鏡頭滿足以下關系式:2.1TTL/ImgH2.4。本發明提供的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電子設備,能夠在實現長焦特性的同時,還具有大像面、高成像質量的特點,并兼顧小型化的設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學成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市場對電子設備的攝像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電子設備呈現出了小型、輕薄化的發展趨勢,這要求光學鏡頭必須在滿足高成像質量的同時,兼顧小型輕量化的設計,從而為其他部件節約空間。
長焦鏡頭作為具有遠距離拍攝的電子設備的配置優選項,具有視角小、景深短的優點,但其同時也存在著成像面小的明顯缺點。因此,如何配置光學鏡頭的鏡片數量、面型等參數,能夠使得光學鏡頭在確保長焦特性的同時,具有大像面、高成像質量的特點,并兼顧小型化的設計,成為了亟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電子設備,能夠使光學鏡頭在實現長焦特性的同時,還能夠具有大像面、高成像質量的特點,并兼顧小型化的設計。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學鏡頭,所述光學鏡頭沿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
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凸面;
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凸面,所述第二透鏡的像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凹面;
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
第四透鏡,具有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鏡的物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凹面,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凸面;
第五透鏡,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鏡的像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凹面,且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五透鏡至少包括一個非球面透鏡;
所述光學鏡頭滿足以下關系式:
2.1TTL/ImgH2.4;
其中,TTL為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至所述光學鏡頭的成像面于所述光軸上的距離,ImgH為所述光學鏡頭的最大有效成像圓的半徑。
通過限定所述第一透鏡為所述光學鏡頭提供正屈折力,且由于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凸面的設置使所述光學鏡頭具有足夠的匯聚光線的能力和相對照度,以提高所述光學鏡頭的成像質量;配合具有負屈折力的所述第二透鏡及其物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凹面的面型設計,有利于形成望遠結構,以實現所述光學鏡頭的長焦特性,同時還能夠使得經過所述第一透鏡的光線產生的像差得到改善,降低所述光學鏡頭的公差敏感度,提高所述光學鏡頭的成像質量;當光線經過具有負屈折力的所述第三透鏡,能夠使得入射光線的過渡更加平緩,提高所述光學鏡頭的相對照度,從而提高所述光學鏡頭的成像質量;所述第四透鏡的物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凸面的面型設計,有利于減小所述光學鏡頭的望遠比(即光學鏡頭的焦距與其實際達到的焦距之比),從而有利于達成所述光學鏡頭的長焦攝遠性能,同時,還能夠縮短所述光學鏡頭的總長,以實現所述光學鏡頭的小型化;當光線射入到所述第五透鏡時,所述第五透鏡的像側面于近光軸處為凹面的面型設置,可以在確保所述光學鏡頭的成像范圍的同時避免所述第五透鏡的鏡片外徑過大,從而實現所述光學鏡頭的小型化;配合所述第五透鏡可正可負的屈折力配置,可以平衡前透鏡組(即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四透鏡)產生的難以矯正的像差,促進所述光學鏡頭的像差平衡,進而提高所述光學鏡頭的解像力以及成像質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晶超光學有限公司,未經江西晶超光學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9266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獼猴桃AM真菌菌根化砧木苗的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種燃氣表選配方法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