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及其濃縮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210090107.4 | 申請日: | 2022-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7055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勘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昂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40 | 分類號: | G01N1/40;G01N30/14 |
| 代理公司: | 惠州知儂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694 | 代理人: | 羅佳龍 |
| 地址: | 516000 廣東省惠州市大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四級冷阱 大氣 濃縮 及其 方法 | ||
本申請?zhí)峁┮环N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及其濃縮方法,包括對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進行待測樣品進樣,以排空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內的非待測氣體;對排空后的所述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進行樣品氣體進樣;通過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對樣品氣體的部分低碳化合物和高碳化合物分別進行轉移操作;通過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對樣品氣體轉移操作后的部分低碳化合物和高碳化合物同時輸出。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通過對將低碳化合物和高碳化合物分開轉移,且在轉移低碳化合物時將樣品水分離出去。解決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既要轉移小量的水又要盡可能的全部轉移高碳化合物的矛盾,使得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達到一個較好分離的效果,進一步提升樣品檢測的準確性。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化學分析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及其濃縮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全球生產液氮制冷的大氣預濃縮儀所采用的濃縮原理和運行方法幾乎一致,都是采用液氮作為制冷劑,分三級冷凍吸附冷阱,其目的就是除去含有VOC樣品氣中的水,氧氣,氮氣,二氧化碳及惰性氣體等,只保留要用于分析的VOC成分,VOC是指易揮發(fā)有機化合物的總稱。在含VOC樣品處理過程中,采用三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進行處理。由于樣品氣存在一定的濕度,且樣品氣的水對質譜燈絲的壽命以及色譜柱的壽命等影響很大,即樣品氣的水會降低質譜燈絲的壽命以及色譜柱的壽命。傳統(tǒng)的三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雖然除去樣品中的水,但其除水原理是將水冷凍結冰進行捕集,此時VOC樣品中高碳化合物也被捕集,然后再升溫將高碳化合物轉移出來,實現(xiàn)去除樣品中的水分。然而,如果在將高碳化合物進行轉移時的溫度升溫較高,則水也被部分氣化,如此使三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的除水效果較差;相反,如果在將高碳化合物進行轉移時的溫度升溫較低,則高碳化合物就被滯留于三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內,導致樣品中高碳化合物的出峰很矮甚至完全沒有,影響樣品檢測的準確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分離效果好的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一種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的濃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對所述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進行待測樣品進樣,以排空所述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內的非待測氣體;對排空后的所述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進行樣品氣體進樣;通過所述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對所述樣品氣體的部分低碳化合物和高碳化合物分別進行轉移操作;通過所述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對所述樣品氣體轉移操作后的部分低碳化合物和高碳化合物同時輸出。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通過所述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對所述樣品氣體的部分低碳化合物和高碳化合物分別進行轉移操作的步驟具體為:通過所述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的第一吸附阱對所述樣品氣體的高碳化合物進行轉移操作;通過所述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的第二吸附阱對所述樣品氣體進行除水操作。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通過所述第二吸附阱還對所述樣品氣體的部分低碳化合物進行轉移操作;所述第一吸附阱內設有不吸水介質。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吸附阱內設有除水介質。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阱的吸附溫度范圍為20℃至80℃。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吸附阱的吸附溫度范圍為-20℃至-5℃。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通過所述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對所述樣品氣體的部分低碳化合物和高碳化合物分別進行轉移操作的具體步驟為:通過所述四級冷阱大氣預濃縮儀的第二吸附阱對所述樣品氣體的部分低碳化合物進行轉移操作,使所述樣品氣體的部分低碳化合物轉移至所述第三吸附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昂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廣東昂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9010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