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組份室溫固化硅橡膠耳印模材料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085327.8 | 申請日: | 2022-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375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20 |
| 發明(設計)人: | 朱聰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凱蒙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83/07 | 分類號: | C08L83/07;C08L83/05;C08K9/06;C08K7/26;C08K3/26;C08K3/36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84 | 代理人: | 楊霞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雙鳳經濟開發區淮南北路與***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組份 室溫 固化 硅橡膠 印模材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組份室溫固化硅橡膠耳印模材料,其制備原料包括重量比為1?2:1?2的基質組份和催化劑組份;基質組份按重量份包括:混煉膠10?20份、乙烯基硅油10?15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膠7?10份、含氫硅油3?8份、半補強填料40?60份、硫化延遲劑0.1?0.5份;催化劑組份按重量份包括:混煉膠10?20份、乙烯基硅油10?2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膠5?10份、鉑金催化劑0.1?0.5份、二甲基硅油1?5份、增塑劑0.1?1份、半補強填料40?60份;所述混煉膠為乙烯基硅油與經硅烷偶聯劑處理過的沉淀法白炭黑的混合物。本發明所述耳印模材料不僅能夠高精度復制人體耳道,而且固化平和,未有任何放熱,具有較高的外耳接觸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硅橡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組份室溫固化硅橡膠耳印模材料。
背景技術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且人口老齡化加速,助聽器整體的市場規模增長迅速,同時中國存在大量對價格敏感、收入較低的聽障老年人群,助聽器具有較大的市場需求空間。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助聽器表觀消費量為480.9萬個,2020年增至1363.4萬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助聽器市場規模約52.72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達58.21億元。
由于助聽器所使用的硅橡膠大約在30g左右,因此國內雙組份硅橡膠耳印模材料的市場潛力較大。但目前我國助聽器生產所使用的耳印模材料大部分是由歐美進口,進口的廠家主要是德國detax、瑞士峰力、丹麥瑞聲達、丹麥奧迪康、丹麥唯聽、美國斯達克等等。一盒的硅橡膠印模材料的的包裝是800g,價格基本在400元,因此這中間存在著巨大的利益。
而據了解,全球大約有10-15%生產的助聽器需要返工,其中絕大多數與精確度低的耳印模有關,耳印模材料及其應用必須精確拷貝耳朵內部形狀,否則聲音失真或者佩戴不舒適,尤其是佩戴者在咀嚼時失真或不舒適情況更明顯。因此生產一副品質優異的助聽器,需要一種能夠高精度復制人體耳道的材料,在眾多的高分子材料中,雙組份硅橡膠的高仿真度、低收縮率、無化學毒性、可室溫硫化等各種優越性便成了耳印模材料的不二之選。
目前,耳印模材料常用的硅橡膠材料是相對柔軟、無毒的膏體硅膠物質。由于在制取耳印模過程中,印模材料會緊貼在患者耳朵的皮膚上,因此耳印模材料除了要求能夠高精度復制人體耳道以外,在等待印模材料完全成型凝固時是絕對不能產熱的,以免造成耳內敏感皮膚損傷。
發明內容
基于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組份室溫固化硅橡膠耳印模材料,該耳印模材料不僅能夠高精度復制人體耳道,而且固化平和,未有任何放熱,具有較高的外耳接觸安全性。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雙組份室溫固化硅橡膠耳印模材料,其制備原料包括重量比為1-2:1-2的基質組份和催化劑組份;
基質組份按重量份包括:混煉膠10-20份、乙烯基硅油10-15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膠7-10份、含氫硅油3-8份、半補強填料40-60份、硫化延遲劑0.1-0.5份;
催化劑組份按重量份包括:混煉膠10-20份、乙烯基硅油10-2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膠5-10份、鉑金催化劑0.1-0.5份、二甲基硅油1-5份、增塑劑0.1-1份、半補強填料40-60份;
所述混煉膠為乙烯基硅油與經硅烷偶聯劑處理過的沉淀法白炭黑的混合物。
上述耳印模材料為雙組份材料,雙組份分為基質組份和催化劑組份,基質組份內含基礎聚合物和交聯劑,催化組分內含基礎聚合物和催化劑,在添加適量增強劑、增容劑的條件下,所得耳印模材料除了具有合適的操作時間、固化速度以及良好的力學強度、優異的尺寸穩定性和細節再現性以外,還解決了現有印模材料固化時不可避免產熱的缺陷。
優選地,以重量百分比計,所述混煉膠中,乙烯基硅油的占比為60-80%,經硅烷偶聯劑處理過的沉淀法白炭黑的占比為20-4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凱蒙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合肥凱蒙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8532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