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循環式籠形水合物蓄冷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084764.8 | 申請日: | 2022-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133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2 |
| 發明(設計)人: | 趙佳飛;呂源;張倫祥;宋永臣;王凡;夏新然;楊磊;張毅;凌錚;李洋輝;劉衛國;楊明軍;劉瑜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4F5/00 | 分類號: | F24F5/00;F24F11/84;F24F11/89;F25B41/20;F25B41/40;F25B49/00;C09K5/06;F24F140/12;F24F140/20 |
| 代理公司: | 大連星河彩舟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1263 | 代理人: | 王國冰 |
| 地址: | 11602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循環 式籠形 水合物 系統 方法 | ||
一種內循環式籠形水合物蓄冷系統及方法,工業制冷領域,包括冷水機組、水合物蓄冷槽、氣流擾動裝置、濃度測量系統、取冷系統、直流電源及電路控制系統、系統監控裝置。冷水機組提供低溫載冷劑,流經水合物蓄冷槽內的蒸發器盤管完成換熱,氣流擾動裝置誘導水合物成核,濃度測量系統實時監測水合物溶液濃度,取冷系統配備帶風機的翅片管換熱器,提高蓄冷系統供冷效率,系統監控裝置通過多個溫壓傳感器模塊實時監測系統狀態變化,此外本發明通過調節閥門開關,可實現多種供冷模式,滿足不同應用場景,本發明依靠蓄冷槽內部氣體提供內循環氣體擾動,促進水合物相變儲能,提高蓄冷效率,具有高效的電力節能調峰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工業制冷、儲能、電力調峰等領域,具體說是一種內循環式籠形水合物蓄冷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電力供求矛盾日漸尖銳,蓄冷儲能技術在中央空調等領域的應用日顯迫切。目前通常采用的蓄冷工質有:水、冰、共晶鹽和水合物。水蓄冷這類非相變蓄冷工質是利用自身的顯熱來存儲冷量,所以蓄冷密度小,占地空間大,已經逐漸被淘汰。以冰蓄冷為代表的相變蓄冷工質存在蓄冷溫度低、蓄冷系統運行效率低,能耗損失嚴重的問題,在滿足相同冷負荷需求的情況下,冰蓄冷空調的綜合能耗要比普通冷水機組高30%左右。對比傳統的蓄冷工質,例如水、冰和共晶鹽,氣體水合物蓄冷具有更高的儲冷密度和傳熱效率,成本較低。但現有水合物蓄冷技術普遍面臨著水合物成核過程緩慢、循環生成穩定不明確、蓄冷過程冷損失較大等問題,導致蓄冷過程電能的額外消耗,降低了儲能效率和經濟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蓄冷系統水合物成核緩慢,儲能轉化率低的不足,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內循環式籠形水合物蓄冷系統,包括冷水機組、第一溶液泵、第一流量計、第一單向閥門、第一雙向閥門、第二單向閥門、第二溶液泵、取冷系統、第三單向閥門、第四單向閥門、第二流量計、系統監控裝置、直流電源及電路控制系統、濃度測量系統、第二氣泵、第二雙向閥門分氣裝置、水合物蓄冷槽、氣流擾動裝置、支管路Ⅰ、支管路Ⅱ、支管路Ⅲ、支管路Ⅳ、支管路Ⅴ、溫度傳感器組;所述冷水機組的出水口端通過支管路Ⅰ與取冷系統進口連通,冷水機組的進水口端通過支管路Ⅱ與取冷系統出口連通;所述支管路Ⅰ上沿載冷劑輸送方向上依次設有第一溶液泵、第一流量計、第一單向閥門、第二單向閥門、第二溶液泵;支管路Ⅱ上沿載冷劑輸送方向上依次設有第三單向閥門、第四單向閥門、第二流量計;所述水合物蓄冷槽為一密封容器,內部充有水合物蓄冷工質,蒸發器盤管設置于水合物蓄冷槽內且浸沒在水合物蓄冷工質內;所述水合物蓄冷槽內部設置有溫度傳感器組,溫度傳感器組的終端與系統監控裝置連接;所述第一單向閥門與第二單向閥門之間支管路Ⅰ通過支管路Ⅲ與蒸發器盤管的一端連通,第三單向閥門與第四單向閥門之間的支管路Ⅱ通過支管路Ⅳ與蒸發器盤管的另一端連通;所述支管路Ⅲ上設有第一雙向閥門,支管路Ⅳ上設有第二雙向閥門;
所述支管路Ⅴ設置于水合物蓄冷槽外部,支管路Ⅴ上端與水合物蓄冷槽內壁頂部連通,支管路Ⅴ下端與分氣裝置連接,分氣裝置通過軟管與設置于水合物蓄冷槽內的氣流擾動裝置連接,所述支管路Ⅴ上設有第二氣泵,支管路Ⅴ為隔熱管;
所述取冷系統內設置有換熱器;用于控制系統電源的直流電源及電路控制系統設置于蓄冷系統內。
優選地,還包括第一壓力傳感器、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壓力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第一溫度傳感器設置于支管路Ⅲ上且位于靠近蒸發器盤管的一側;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設置于支管路Ⅳ上且位于靠近蒸發器盤管的一側;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壓力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均通過溫壓傳感器模塊與系統監控裝置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濃度測量系統,固液分離器,自動取樣裝置,所述濃度測量系統經管路與固液分離器連接,固液分離器經管路與自動取樣裝置連接,自動取樣裝置經管路與水合物蓄冷槽內的蓄冷工質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8476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金屬底座腳墊安裝智能壓合設備
- 下一篇:電池用包裝材料、其制造方法和電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