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治作物死苗爛根、調節土壤酸堿度的土壤改良劑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081837.8 | 申請日: | 2022-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7813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會云;陳紫通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金沃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3/60 | 分類號: | C05G3/60;C05G3/80;C09K17/32;C09K101/00 |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古格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97 | 代理人: | 陳娟 |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鄭州市高新技術***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治 作物 死苗爛根 調節 土壤 酸堿度 土壤改良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治作物死苗爛根、調節土壤酸堿度的土壤改良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物質制成;植物光合蛋白酶0.5?1.5份、枯草芽孢桿菌8?12份、解淀粉芽孢桿菌8?12份、哈茨木霉菌4?6份和礦源黃腐酸鉀70?78份。本發明提供的防治作物死苗爛根、改善根系的土壤改良劑及其制備方法,可以防治作物絲苗爛根、改善根系、調節土壤酸堿度、消除土壤鹽化狀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領域,尤其涉及防治作物死苗爛根、改善根系的土壤改良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多年的“掠奪式”經營,咱們國家很多地區的土壤都出現了嚴重的板結、鹽化、酸化、有機質含量低、微生物生態不平衡等問題,土壤生態受到嚴重的破壞,尤其是老棚區的土壤。土壤生態的破壞,直接導致作物根系生長的微環境被破壞,作物根系生長不良;種植戶通過增加施用化學肥料,想改善作物生長,但是越是增加施肥量,作物越是長不好,作物整體長勢弱、免疫力差,很容易出現黃葉、落葉、病蟲害等,作物產量及品質受到嚴重影響。
現有技術一,采用化學藥劑悶棚殺菌預防作物病蟲害,作物后期補充有益菌群;這種方法成本很高,而且防治病蟲害效果不好,且由于經常使用化學藥劑,作物產生了嚴重的抗藥性,藥效很不理想。為了達到高產,種植戶通常盲目加大用藥量和用肥量,導致土壤生態進一步的破壞,形成惡性循環。
現有技術二,依賴化學藥劑、氨基酸、腐殖酸、礦源黃腐酸鉀、微生物菌、有機肥等,但是大多單獨使用,即使組合使用,也僅局限在腐殖酸、微生物菌、氨基酸其中的兩種物質??繂我粌煞N物質,實際應用效果不穩定;一方面物質單一效果不全面,難以達到較好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治作物死苗爛根、改善根系的土壤改良劑及其制備方法,可以防治作物絲苗爛根、改善根系、調節土壤酸堿度、消除土壤鹽化狀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防治作物死苗爛根、改善根系的土壤改良劑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防治作物死苗爛根、調節土壤酸堿度的土壤改良劑,由以下重量份數的物質制成;植物光合蛋白酶0.5-1.5份、枯草芽孢桿菌8-12份、解淀粉芽孢桿菌8-12份、哈茨木霉菌4-6份和礦源黃腐酸鉀70-78份。
可選的,所述植物光合蛋白酶是植物光合蛋白酶粉劑,從河南省農科院購買。
可選的,所述礦源黃腐酸鉀中黃腐酸含量≥55%,氧化鉀含量≥12%,水不溶物≤0.2%。
可選的,所述枯草芽孢桿菌的菌群數量是1000億/克,水不溶物≤0.2%,雜菌率≤0.8%。
可選的,所述解淀粉芽孢桿菌的菌群數量是1000億/克,水不溶物≤0.2%,雜菌率≤0.8%。
可選的,所述哈茨木霉菌的菌群數量是50億/克,水不溶物≤0.2%,雜菌率≤0.8%。
可選的,所述枯草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的哈茨木霉菌在所述土壤改良劑中,是以孢子體狀態附著在加益粉上。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防治作物死苗爛根、調節土壤酸堿度的土壤改良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稱重好的物質,通過氣力輸送到干混機倉內,達到待混容量后關閉進料閥門;打開氣動開關充氣加壓,氣體以脈沖的形式自下而上與粉體物料摻透混合,使得帶混粉料與氣體完全滲透成懸浮狀態后開始混合,此時潔凈氣體仍然以脈沖的形式從倉體底部氣盤打出,推送粉氣混合物料由底部中心向上,再沿著倉體四周向下快速混合運動;往復循環形成閉合的流動狀態,按預設的時間完成混合。
可選的,所述物質中的枯草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和哈茨木霉菌是經試管種子-搖瓶種子-一級種子罐-二級種子罐-生產罐-儲罐-噴霧干燥塔,制備成孢子體;所述噴霧干燥塔的塔高大于80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金沃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鄭州金沃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08183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